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11月16日

赛罕乌拉: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记者 于红璇

清晨,位于巴林右旗境内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宁静,保护区科研股股长鲍清泉早早起了床,穿戴好衣帽出门巡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保护区内山峰险峻、森林茂密,很多地方车辆进不去,只能靠护林员步行前往。巡山很辛苦,但过程中总有惊喜。鲍清泉告诉记者:“现在狍子、马鹿多了,野猪也挺多的。看到这么多野生动物特别高兴,生态越来越好,感觉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成就感。”

赛罕乌拉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可汗山”,总面积10.04万公顷,是以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景观的缩影,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渡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保护区还是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对研究各大动植物区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通过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渡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保护区还是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对研究各大动植物区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通过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科学考察证实,保护区内有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9个群系,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已知野生动植物3070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动植物73种。

赛罕乌拉是旅游胜地,春有山花、夏有鸟鸣、秋有红叶、冬有雪景,文人墨客曾留下“饮尽罕山泉,游遍蝴蝶溪”和“林密鸟语麋鹿鸣,山高水长听琴音”的美妙诗句。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充分感受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保护区内设立了生态旅游区,在大板镇建立了2400平方米的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保护区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成为兼具科研、教育、休憩等综合功能的重要场所。2009年,国家林业局在保护区建立了“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5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保护区建立了“内蒙古科尔沁生态综合观测与生态资产增值试验站”,充分发挥了观测、研究、示范作用。

近年来,为加强保护区科技能力建设,赛罕乌拉与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保护区采集、制作、储存了2万余份动植物标本,录制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完成了哺乳动物、鸟类、维管束植物、苔藓、菌类等资源的监测调查。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一直将保护区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先后有10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保护区进行课题研究,为生物多样性拓展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罕乌拉是镶嵌在赤峰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更是巴林右旗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绿水青山相环绕、蓝天白云长相依、草场林地齐保护、生态建设同发展”的生动景象。

骏马追风,美景如画,魅力四射的千里沃土,印证着巴林右旗的生态辉煌。“十三五”以来,巴林右旗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林业建设57.27万亩、小流域治理8.33万亩、节水灌溉3.3万亩。同时,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据市生态环境局巴林右旗分局局长宋明芙介绍,自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旗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9件,处以罚款339.55万元。

坚持战略引领,打造生态强旗,满目葱茏的绿色草原,见证着巴林右旗的生态发展。增亮生态底色,增厚民生家底,巴林右旗在让生态战略立起来、让山川河流绿起来、让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发展道路上一路向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