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松州
2023年04月04日

蒙古族民间谚语:散落在草原上的“金句”

传承人吉存在整理蒙古族民间谚语。


○记者 朝晖

阿鲁科尔沁旗民间口头艺术种类多、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在草原深处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赞词、谜语、笑话等,滋养着一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其中,不可胜数的蒙古族民间谚语,像散落的珍珠一样,点缀在高山、溪流、马兰花丛中和牧人的马鞭与勒勒车上。经过当地文化馆的普查和申报,被及时挖掘、整理、保留了下来。

蒙古族民间谚语历史悠久。《蒙古秘史》里就有“衣有衣领,人有头领”“尾巴是唯一的鞭子,影子是唯一的朋友”和“肝脏有胆,拇指有准”等许多谚语名句。这种民间谚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和比较定型的语言艺术,也是蒙古族民众智慧和经验的归纳与总结。

蒙古人喜爱马。在他们的心目中,骏马是好汉的代称,是力量、胜利的象征。因此在谚语中,蒙古人常以骏马的形象谕人、谕事、谕理。“赛马途上知骏马,摔跤场内识好汉。”“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易出乱子。”这是马背民族的经验,属于性格类的谚语。据说,成吉思汗为了感谢一只“救主人”的猎狗,把汗盔上的一缕红缨摘下来,亲手戴在猎狗的脖子上,并说:“主之贵贱,不变其报主之心;主之荣辱,不移其护主之诚。”这则谚语,流传到今天,仍然是蒙古族谚语中的金子,翠玉般作响。

草原,有草原的规则。因此,谚语也往往带着弓弩般的力量,起到了直抵人心的作用。例如“把福禄,送给那贤明的善人;把枪箭,送给那败走的敌人”。可见,马背上的蒙古男儿爱憎分明,行为果敢坚决。仅仅是通过这一则蒙古族谚语,就表明了蒙古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中,深沉随意;出征时,所向披靡。同时,草原生活,也教会了人们这样的辨别经验:在你家草堆着火的时候,你才会遇到属于你的、真正的朋友。于是,草原上就出现了数不尽的谚语。在一代代牧人的传颂中,启迪着蒙古人的思维,修正着蒙古人的行为。

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绍根嘎查,曾经有一个叫呼日勒的民间艺人。他善于吹奏笛子、演唱蒙古族民歌,而且还是演说蒙古族祝赞词的行家。他演说的祝赞词里,有许多谚语。当时,该嘎查善于引说谚语的旺吉拉、桑杰扎布和色杰等人,是呼日勒要好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呼日勒之子吉存从小就对蒙古族民间谚语产生了兴趣。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对流行在本地的蒙古族民间谚语进行了收集,最后整理出3000多条。从2006年开始,他又整理编写蒙古族民间谚语,将已知的蒙古族谚语记录在册,为后期该项目的抢救、挖掘争取了时间。2014年5月,由他以乌力吉图的笔名编著的《蒙古族熟语谚语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591千字,收入了蒙古族民间谚语16000条,是目前收入蒙古族民间谚语最多的书籍。

“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鲁科尔沁部是古代蒙古科尔沁部的一支。清朝初期,从呼伦贝尔迁徙到现在的地方。三百多年来,人们多从事牧业生产,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蒙古族谚语,便是游牧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今年72岁的蒙古族民间谚语传承人吉存说。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居住区是保留和传承民间谚语的地方,民间谚语在这里得到广泛使用。较早之前,有关蒙古族民间谚语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实际生活中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为此,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把“蒙古族民间谚语”列入第二批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该项目入选赤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赤峰市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类别中的一抹亮色。

吉存把从祖辈、父辈口中听闻的谚语著书成集,延续了家族的精神血脉。然而,非遗项目仅靠一个家族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在民间,协会组织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自发的举措,为这项非遗内容增添了美丽的注脚。阿鲁科尔沁旗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保护协会就是这样一个民间组织,这里聚拢着一群热爱民间文艺活动的牧民。他们设立了蒙古族口头文学分会,一直在以民间手段开展谚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近年来,当地主管部门也加大了保护措施,一连串的动作为该项目营造了良好的传承氛围和社会知晓度。2016年,阿旗政府组织旗文化馆、苏木乡镇文化站、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热爱民间谚语的人士,对全旗范围内的民间谚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对所发现的民间谚语进行确认,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产生地和作者等情况详细探索。自此,发祥、成长在这里的每句民间谚语都有了文字、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2018年,《阿鲁科尔沁民间谚语》编辑出版。一本书,涵盖了目前掌握的阿鲁科尔沁全部的民间谚语。2019年,当地举行的《阿鲁科尔沁民间谚语》研讨会和全旗民间谚语演说大奖赛启幕。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民间谚语能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共同分享、确立了该非遗项目的社会文化价值。从2020年开始,“送阿鲁科尔沁民间谚语下乡、进社区和入校园”活动,在当地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嘎查村(社区)和学校遍地开花,由阿鲁科尔沁民间谚语传承人开展的传承活动蔚然成风。

“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传承人吉存把民间口头文学记载成了文本形式,受到了牧民群众的好评。而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阿旗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发展,乃至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的深入,蒙古族民间谚语一定会历久弥新,成为世界民间文学之路上的一块坚实的路标。

图片由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