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美食
2015年02月06日

徐霞客游记里的茶事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诗中赞美之物即为茶。茶是世间圣洁、清灵之物,它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笑看世事变迁,同时将自己的美好分与世人。人们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从而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

《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书”,在60余万字的《游记》中,写了很多茶事。茶,源于中国,自发现起,就一直为人们所用,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艳丽的茶道之花也开在中国。一部《游记》失去茶,就会黯然失色;而有了茶,这部千古奇书就鲜活透亮,光彩夺目。

徐霞客对茶情有独钟,整部《游记》初步统计描写茶事有70余处。在客来敬茶中记述的类型有供茶、待茶、供茗、饮茶、啜茶、进茶、点茶、献茶、留茶等9种;写煮茶17次。《游记》记载了寺庵观庙设茶、施茶8处。并又记述以茶命名的茶埠1处、茶寺1处、茶亭1处、茶坞1处、茶榜1处、茶洞1处、茶园2处、茶房3处、茶庵5处。可以说《游记》里的茶事,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这里试举几例供读者欣赏。

茶道养生,品茶回归大自然,茶人的内心世界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人尘心洗净,达到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升华,徐霞客就是这样的爱茶之人。请看徐霞客在第二次《游天台山日记》中,在我们宁海境内写道:“壬申三月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从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饮石上。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他在这里虽然没有写明村落的名称(疑是现在的上李坑)。该村落旁有溪坑,山绿影涧,溪涧中巨石峥嵘,碧潭与飞瀑相连,怪石与幽泉同在,天地造化的神奇,自然万物的和谐,涧草水味香,自然环境美。于是徐霞客拿出携带的煮茶器具,在石上瀹茗品茶。在《滇游日记之四》中入筇竹寺,游禾木亭,《游记》写道:“亭当坡间,林峦环映,东对峡隙,滇池一杯,浮白于前,境甚疏窅,有云林笔意。亭以茅覆,窗棂洁净。中有兰二本,各大丛合抱,一为春兰,止透二挺;一为冬兰,花发十穗,穗长二尺,一穗二十余花。花大如萱,乃赭斑之色,而形则与兰无异。叶比建兰阔而柔,磅礴四垂。穗长出叶上,而花大枝重,亦交垂于旁。其香盈满亭中,开亭而入,如到众香国中也。三人者,各当窗一隙,踞窗槛坐。侍者进茶,乃太华之精者。茶冽而兰幽,一时清供,得未曾有。”他笔下的禾木亭建在山坡间,优美的环境有云林笔意,亭内有兰花,王者之香,在此品饮太华茶,真是惬意。读此处的环境,美景中品茶,使人感同身受。

徐霞客是对茶有研究的一位行家。如《粤西游日记三》写饮茶于映霞庵时:“滕君一见倾盖,即为留酌。其酒颇佳,略似京口,其茶则松萝之下者,皆此中所无也。”松萝茶产于安徽休宁的松萝山顶,创制于明朝,早就因其品质独特和药用价值而闻名全国,为我国较早的名茶之一。《本经逢源》中说:“徽州松萝,专于化食。”徐霞客在广西映霞庵饮了茶后,忆起了松萝茶的好处来,感叹庵中饮的茶在松萝之下,该地方的茶没有松萝的茶好。而《粤西游日记四》中抵黄村庵,写茶事有:“以足伤,姑憩而不行,乃取随夫所摘多灵山顶芽茶,洁釜而焙之,以当吾阳羡茶中茗茄,香色无异也。”阳羡,即宜兴。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史料称,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著称。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设贡茶院生产贡茶。宜兴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岁贡阳羡茶万两”。贡茶开采时,太守要亲临开园,征调万人突击采茶,贡茶制成后,要摆宴赋诗,蔚为盛事。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明代袁中郎(宏道)品阳羡茶为“茶中上品”,而刘继庄的《广阳杂记》记有“天下茶品,阳羡为最”,这充分说明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徐霞客将采摘的灵山顶芽茶,自己进行制作后,高兴地说与家乡的阳羡茶香色无异也,也说明了灵山顶的茶香高味浓,是一种高级的绿茶。

徐霞客对茶树的记述,也是浓墨重彩的。在《滇游日记八》中到宕山感通寺找何长君,写所见的茶树:“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爆,不免黝黑。”这里记述的是云南原生大叶茶种,数百年来,滇西南各县盛产的晒青茶(俗称黑茶),精工制成普洱茶、砖茶、沱茶等,就取自这种高大茶树。

徐霞客在茶事中写有世间人情味。如在《楚游日记》中入天台寺,写道:“寺有僧全撰,名僧也。适他出,其徒中立以芽茶馈。”到玉琯岩之南,觅所期刘姓瑶人,写有“其人以所摘新茗为献”。在《黔游日记二》中睡山寺写道:“饭后辞影修,影修送余茶酱。”《滇游日记七》到解脱林法云阁,写道:“纯一馈以古磁杯、薄铜鼎、并芽茶为烹瀹之具。”徐霞客宿高简槽时,写道:“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太华茶是昆明的特产,《滇略·产略》载,明代云南有三种名茶:太华茶、感通茶、普茶。

徐霞客还记述了饮茶中的乐趣。如《黔游日记一》在白云庵,写道:“晚返白云,暮雨复至。自然供茗炉旁,篝灯夜话,半晌乃卧。”该寺主僧自然,他俩在夜晚,点燃茶炉,围坐在一起,啜茶清谈,超脱忘情。这种儒雅的风习至今仍令人神往。在《滇游日记七》中,崇祯十二年(1639)悉檀寺元宵节的灯会上,徐霞客作为贵宾,与长老们一起品茶观灯,写道:“弘辨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灯乃闽中纱围者。佐以柑皮小灯,或挂树间,或浮水面,皆有荧荧明星意,惟走马纸灯,则暗而不章也。楼下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本堂诸静侣,环坐满室,而外客与十方诸僧不与焉。余因忆昔年三里龙灯,一静一闹。粤西、滇南,方之异也。”写出了该地方正月十五灯节风俗习惯,观灯品茶的乐趣。据说“三道茶”,当今大理蝴蝶泉景区已经开发作为旅游饮品。在游客们观看景区文艺演出时,盛妆的白族少女端着茶盘,一次、两次、三次,热情地为游客送上“三道茶”。其中的“盐茶”,已改成“苦茶”,含有“先苦后甜”之意。

我们宁海是“中国茶文化之乡”,望海茶是“中华文化名茶”。我们可以借助徐霞客在王爱山岗优美环境中品茶的历史,瀹茗饮石上,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牌,使茶产业与旅游业相得益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