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择偶标准应“走心” 而非“诛心”
张暄暄
近日,在某相亲大会现场,不少单身男性将“要求女方不能有弟弟”“不是扶弟魔”等写入了择偶条件。相关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网友热议,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
关于“扶弟魔”的话题一直是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何为“扶弟魔”?扶弟魔是一个网络用语,指多子家庭中的哥哥姐姐,通常因受到家庭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弟弟不计成本地奉献。荧幕上,樊胜美等经典的“扶弟魔”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共鸣;现实生活则更为残酷,多的是重男轻女的家庭,资源倾向儿子不说,连女儿的彩礼钱都要用来给儿子娶媳妇……相亲市场上流传着“娶妻不娶扶弟魔”的俗话,这也难怪有人丑话说在前头,将“没有弟弟”写入择偶条件了。
然而站在女性的角度,这样的择偶标准其实挺“诛心”的,毕竟有没有弟弟不容自己决定,帮衬几分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事实上,从法律层面来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兄弟姐妹之间没有赡养义务。但现实的残酷在于,许多原生家庭受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影响,将责任和压力更多地加诸于女儿,视女儿为“提款机”,家庭的和谐幸福建立在女儿的牺牲和奉献之上。为家庭、弟弟牺牲了自己的权益,还要承受外界“扶弟魔”的苛责和挑剔,谁都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女儿们难道是傻子吗?无非是重男轻女的社会语境下不得不承受的家庭责任罢了。
在此意义上,设置“女方没有弟弟”这种择偶标准或许能找到毫无拖累的对象,但必须认识到,“扶弟魔”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此类择偶标准实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女性的牺牲视为理所当然,将两性不平等视为默认规则。即使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对象,这种错误的婚恋观和择偶观也可能为家庭生活埋下隐患。
回归到事件本身,在相亲过程中,每个人当然有权提出择偶条件,但也应该保持基本的尊重和礼貌,而不是给他人乱贴标签。正如网友提出的极端例子,“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妈宝男”“男性要求女性没有弟弟,女性可以要求男性没有妈妈吗?”尊重是相互的,在相亲这种场合,更应该合理地提出择偶条件,真诚平等地沟通与交流。
婚姻是人生大事,谨慎一些无可厚非,但与其纠结对方的原生家庭,不如真诚沟通用心感受,找到真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在人生的道路上,陪伴的是尊重孩子的父母,同行的是互帮互助的兄弟姐妹,携手的是互相尊重、爱护的伴侣,怀揣着独立的人格、正确的婚恋观与清晰的人生规划,幸福才能触手可及。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