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要闻/政情
2023年07月22日

每年销售额增长30%,成长为国内消化内镜微创器械领域排名前二的企业——

唯德康:从“进口替代”到反向“出海”

唯德康消化内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讯 (记者 周洁茹) 历经半年多建设,日前,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市重大项目——唯德康消化内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4层高楼拔地而起,国内一流的消化内镜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消化内镜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及先进的生产基地雏形初现。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89亩,预计2024年达产,届时可形成年产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设备10万台的生产能力,实现年新增产值收入7.5亿元。将为这家专业从事一次性消化道内镜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注入新动能。

项目建设“进度条”极速加载,是政企协同“齐步跑”的结果。去年12月8日,企业在一天时间内,就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4本证书,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快的不止是项目建设速度,还有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唯德康自落户西太湖以来,每年的销售额都以30%的幅度增长,去年达到了5亿元,今年预计增长50%,达7.5亿元。”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贺表示,这是企业在消化内镜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中不断进步、追赶世界水平的结果。

随着国内内镜检查的普及,内镜诊疗已成为微创介入治疗中一个重要领域,前景广阔。唯德康抢抓机遇,“闯”入资源稀缺的消化内镜微创器械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消化内镜微创器械领域排名前二的企业。

在进口品牌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唯德康研发生产了一系列消化内镜介入器械,并取名鲲鹏刀、麒麟夹、朱雀针、乾坤圈、凤凰钳等。“让大家一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中国造’。”曹贺介绍,除了具有“中国式浪漫”的产品,唯德康还开发了一次性内窥镜等耗材。

值得一提的是,唯德康于去年底取得一次性胆道成像导管内窥镜的注册证,成为国内第二家拿证的企业。“该产品作为一项进口替代产品,价格为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属于企业从耗材到设备的产业转型之作。”曹贺透露,自2019年立项以来,成立了20多人的研发团队,光研发经费投入就超过了1亿元。

医疗器械的竞争力有赖于创新与研发,唯德康拥有1个国家级中国消化内镜学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色列科研机构都有密切合作。自成立以来,累计申请专利364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2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6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

身处“两湖”创新区核心区的唯德康,以创新之力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也向日本、德国、美国等微创医疗器械制造强国出口产品。截至目前,核心产品已覆盖全国5000多家终端医院,并进入88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和使用。

当前,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我区重要的产业名片,我区也从医药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一张白纸”成长为长三角颇具知名度、极具发展潜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和健康产业新高地。“借势而上,唯德康将继续加大投入,研发和生产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完善、性能更优越的高科技内镜下医疗器械产品,力争成为国际品牌微创器械公司。”曹贺表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