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3年12月22日

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 奋力谱写宁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宁城紫蒙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共宁城县委员会宁城县人民政府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宁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扛牢办好两件大事政治重任,立足本地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深挖优势增强信心,瞄准问题补齐短板,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扬优势、争先进

在跨越赶超中培树标杆

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宁城县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位于东北、华北和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重要节点,是内蒙古进京出海最近地区。多年来,与京津冀区域交流交往密切,其远超1亿人的消费市场和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优质农畜产品供应量、完整的工业链条、旺盛的旅游需求,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开放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蒙东纳入东北振兴战略范围以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等各项利好政策交融汇集,随着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发展《意见》出台,宁城县高质量发展进入了黄金期。

显著的资源禀赋优势。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降水量相对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大Ⅱ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6座,为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地下矿藏储量丰富,拥有1640万吨膨润土保有量以及20亿吨潜在矿产,是全国优质膨润土原材料基地,全县猫砂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亚洲的三分之一、世界的五分之一。县内文旅资源富集,素有“京津冀塞北后花园”美誉,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地质公园1个,道须沟、紫蒙湖国家级4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6个,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累积,“菜果牛”成为农牧业主导产业,80%的农村人口被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2万亩,果树经济林面积25万亩,均居自治区首位,肉牛存栏51万头,稳居全市前列。工业以钢铁冶金、新型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龙头,集群式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0.4%,增加值增长107.6%,增速全区排名第一。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全域全季全业旅游业态加速构建。重点打造的“燕山北麓·百里画廊”,串联起长达55.6公里的高品质带状生态旅游区,年均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成为京津冀辽等周边城市重要旅游打卡目的地。

充足的要素保障优势。有力实施县域“交通畅通”工程,公路总里程突破2500公里,将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重要节点串珠成线一体布局,打通了四向畅达的经济发展“大动脉”。扎实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扩容提质”工程,累计征储土地3300亩,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化工集中区申报进展顺利,搭建起了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入驻、大企业强企业汇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梯次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干部占比达40%,干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出彩发展的舞台愈发广阔,肯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愈发浓厚。

找差距、补短板

直面压力激发动力

放眼全局、对标先进,宁城县产业发展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做大做强的攻坚期,初级化特征较为明显,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链条不长的问题仍然突出。从体量看不大。全县31家规上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4%,产值过百亿元的1家,产值过十亿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11家。中国制造业100强、全国工业500强企业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全区民营企业100强也仅有1家入选。从结构看不优。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限制,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依旧存在。一产占比28.3%,较全市高7.3个百分点,二三产占比为28.2%和43.5%,较全市分别低5.5和1.8个百分点。从链条看不长。农牧业大而不强,精深加工等增值转化能力还有待提升。工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动能培育不足,服务接待能力弱,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促发展、抓机遇

在竞逐未来中赢得未来

扬优势、找差距的目的是为了促发展。下一步,宁城县将坚定不移、一抓到底办好两件大事,围绕现有主导产业,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坚持新老并举、量质并重,强化链式思维、集群效应,重点谋划包装钢焦化、新能源两个超三百亿元项目包和新材料、乡村振兴、商贸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四个超百亿元项目包,持续做大农牧业经济底盘,做强工业和新能源发展引擎,做优现代服务业核心驱动力,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速驶入快车道,以实干实绩实效体现主题教育成果。

做足农牧业扩量提质文章。持续扩大“菜果牛”三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保持设施农业2万亩、果树经济林1万亩、肉牛存栏2万头的年均增速,争取三年内设施农业达到60万亩、果树经济林达到27万亩、肉牛存栏55万头,达成人均“一亩菜、一头牛、半亩果”的目标。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改造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环境调控等设施设备,力争到2025年,完成老旧棚区“普及型”改造25万亩、“升级型”改造8万亩、“高端型”新建60万平方米,力争进入国家设施农业改造提升整县推进示范县行列。坚持现代化示范引领,加强与国内农业头部企业合作,做大做强山东园区,推动凯盛浩丰农业产业园、江苏绿港数字农业产业园、山东王健智慧农业、安信数字种苗二期、丰码科技智慧农业三期、农牧业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引领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园。持续丰富“宁城宁果”品牌门类,积极组织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支持和帮助本土企业拓市场、创品牌,切实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动工业集群跨越发展。聚焦钢铁冶金产业,钢铁产能稳定在330万吨以上,开工建设中唐特钢200万吨冷轧镀锌、金进源冶金尘泥循环利用等项目,积极推动多弗集团70万吨马口铁、乾兴金属3万吨精密机械部件、京航特碳4000吨半导体用石墨模具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引进一批装配式建筑材料、热轧钢镀锌等钢铁深加工类项目。聚焦新型化工产业,坚持以化促焦、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与陕鼓集团、祥峰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工建设焦化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推动焦炭年产能达到600万吨、针状焦5万吨、甲醇40万吨、绿氢1.4亿方、聚甲醛15万吨。倾力打造超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华恒生物年产2.5万吨缬氨酸、精氨酸和1000吨肌醇、20万吨1,4-丁二醇项目,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向下游延展、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以打造中国猫砂之乡、建设世界猫砂工厂为目标,开工建设猫砂科技产业园、膨润土研发中心等项目,猫砂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聚焦食品加工产业,以建设“面向京津冀的预制菜加工中心和中央厨房”为目标,着力抓好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推动北京吉奥净菜、千喜鹤、爱牧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鲜尔康预制菜、同福集团食品加工等项目,支持天津食品集团重组东方万旗扩大生产。同时,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快风光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进程,积极推进赤峰远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中核汇能300MW风电项目落地开工,将新能源融入全产业全行业,抢抓机会应上快上,推动绿电消纳转化为招商优势。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步伐。聚焦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着力丰富旅游业态,支持道须沟创建5A级景区、紫蒙湖提升景区档次,提高大坝沟、漂流等景点的接待水平。融合厚重历史文化与山水文旅资源,强化精品线路宣传推介,与京津冀辽等地就文旅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企业互动方面建立深度交流合作关系,让“燕山北麓·百里画廊”旅游资源火起来。积极承办大型水上赛事,精心组织系列文旅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坚持将发展商贸物流业作为支撑第三产业、助推一二产业的重要引擎,开工建设中农联国际冷链物流科技产业园、综合型专业市场、京东物流供应链产业园区、国际万商城二期等项目,加大国际万商城一期、金三角等特色城市商圈、街区打造力度,不断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