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两会好声音
2024年01月11日

聚文化之力 铸发展之魂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振兴引领城市革新”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不仅是支撑力,也是变革力,在现代化先行中有着重要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不断繁荣文化事业产业,提升城市软实力。今年两会期间,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围绕打造乡土课堂、文体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积极建言献策,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为推动宁海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记者 章莉 周韵健 卓佳洋 胡琦 娄伟杰 陈俊)

 

【代表名片】叶剑平 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让体育为美好生活添彩

较大规模体育赛事,对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能完善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展示城市形象,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一系列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但仍然存在场馆少、人才匮乏、承办赛事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认为,宁海要积极承办体育赛事,进一步点亮群众美好生活、激发城市无限活力。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大建设力度,对标赛事举办标准,提质改造现有场馆,并在新建场馆时要坚持办赛标准和赛后利用相统一,注重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进而拉伸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群众体育普及水平。其次,在软件上要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加强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赛事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最后,要加强与上级和相关赛事组委会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申报相关赛事;另外,还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教育培训,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精彩。

 

【代表名片】陈丽燕 宁波农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完善基层文化建设 繁荣乡村文化生活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镇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富足。

我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不少乡镇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旧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要有组织、有规划、有监督地提升现有老旧资源的利用率,在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搞好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镇百姓文化生活。

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建议,要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织密镇、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通过建设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实现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努力打造15分钟文化圈。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一目标,我认为,乡镇的文化设施应以“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导向,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经常性开展农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同时,政府还应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队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造血能力,让百姓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代表名片】娄开明 大佳何镇溪下王村村干部

启动方孝孺史迹保护工程 塑造宁海人文精神标识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守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高度重视方孝孺文化的研究传承,通过组织实施“何以缑城”文化探源工程,筹建方孝孺文化研究会,设计打造方孝孺碑林等有力措施,推动先贤精神和价值操守的深刻认同,全县上下正逐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研究传承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县方孝孺纪念场馆、历史遗迹较少,知名度不高。方孝孺历史遗迹散落四处,未得到有效保护,主题活动匮乏,辐射面不广。

我认为,要协同共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构建起方孝孺文化传播弘扬的协同机制。在史迹的保护利用、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创意文化等方面,制定共同议题、设置系列项目、联推主题活动,形成集群效应和联动效应。要合理保护,致力于方孝孺史迹的依法保护、规范管理、合理利用,推动方孝孺史迹保护与艺术振兴乡村、古镇古村保护、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协调推进,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空间,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要传承共享,致力于激活方孝孺史迹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充分展示方孝孺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史迹和文献“活”起来。

 

【委员名片】林轩宇 县文化馆干部、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打造乡土课堂 传承文化自信

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传承,乡土文化更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各个短视频平台上不断涌现的地方文化“爆款”,也是地方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接稳传好乡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不仅要引起新时代社会大众的共鸣,更要注重激发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情,让青少年收获更多乡土文化的滋养,传承发扬好缑城人文精神。

乡情是漫长而又悠远的一种情愫,建议将乡土、乡貌、乡情等乡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对宁海学子从小进行爱乡爱家的乡土文化教育。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让宁海学子记住相伴相随的这一方天地。同时,可构建乡趣十足的精品文化课程,在实践中实施乡土教育,培养宁海学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文化是学校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乡土教育还可与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踏访城市或乡村地理,熟悉区域市政道路、历史建筑、重要节点等,引导学生重新发现自己所居住的镇村、社区、街巷的文化元素。将地方性知识重新带到学生身边,对故乡产生真切感情和心理认同。

乡土文化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乡土文化,定能通过宁海新生代的新见识、新视野开拓新的传播格局,在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委员名片】葛招龙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加快文化振兴和优秀本土文化产业发展

宁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宁海平调、十里红妆婚俗、泥金彩漆、前童元宵行会、古戏台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作为一名“五匠之乡”从事古戏台文化研究与创作的手工艺人,我发现我县文化资源过于分散,缺乏整合,存在着单打独斗的情况,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不利于我县优秀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按市场运作模式共同搭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新平台,推动宁海平调、十里红妆婚俗、泥金彩漆、古戏台等宁海优质本土文化产业抱团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文化产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宁海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之一,现有古戏台130余座,是我县一张靓丽的文化金名片。怎样发挥好这一国字号文化品牌,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宁海古戏台文化,并活化利用好古戏台文化的价值,为宁海文化旅游增光添彩,是亟需关注的事情。

我建议,成立专门的官方或非官方研究团体,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古戏台文化的交流、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增强宁海古戏台的影响力。发挥我县古戏台的资源优势,把古戏台文化与乡村文化、体育运动、学生研学和乡村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宁海特色的古戏台乡村旅游线路及创办文创、研学基地,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质效。将古戏台建造、平调艺术、泥金彩漆、十里红妆等本土文化技艺结合,打造集旅游、展示、文化交流、手工体验等一体的古戏台文化展示馆,进一步提升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委员名片】李和康 宁海县和峰堂根雕艺术品中心艺术总监

推动全县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县用“文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聚新动能,以文塑城,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文化设施项目,是文化地标的载体,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精神特质、塑造城市形象品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投入2.3亿元,建成十里红妆文化园,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南宋红妆文化产业园。为了进一步扩大十里红妆影响力,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扶持政策,发挥南宋红妆文化园主引擎作用,打造集文化展示、婚嫁体验、观光娱乐、文创选购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宁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艺术作品和藏品资源丰富,但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市场尚不完善,也未形成规模效应,亟待政府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我建议可以在跃龙山、老布厂和老人武部废弃仓库等连片打造全县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市场,将书画装裱、古玩藏品、奇石根雕、文玩拍卖、玉石珠宝等集聚经营,并构建文化艺术品贸易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我县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有效转化。从长远来看,专业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将会成为宁海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解决当前文化艺术界面临的创新不足、市场萎靡、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吸引青年文创人才扎根宁海,推动全县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