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宿松】
诗星闪耀 宿久松华
——“中国诗歌之乡”宿松诗歌及诗人队伍小记
◆高嗣照
宿松北倚巍巍大别山,南临滚滚的长江。境内高山、丘陵、平原、湖泊从北向南梯次分布,是皖鄂赣三省八县吴楚文化交汇地,八百里皖江之首。自古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唐代诗仙李白由衷赞叹:“自古有松皆鹤宿,由来无叶不花香。”
据史志记载,从晋朝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唐朝李白、顾况、卢仝,宋朝苏东坡、王安石、陆游,元朝丁鹤年,明朝大政治家、诗人朱元璋、刘基、汤显祖,到清代袁枚、朱书、曾国藩、左宗棠等,无不被宿松这片诗意山水所吸引,流连忘返,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动人诗篇。特别是诗仙李白于公元755年、757年两度来宿松访问或养病,与当时的县令闾丘结为好友,在南台山筑台读书,吟风唱月,留下了《赠闾丘宿松》、《赠闾丘处士》等6首诗歌。其中“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等名句,仍在民间广为传颂。
当代宿松诗人辈出,诗歌是宿松一张最亮丽的名片。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就成立了“松兹诗社”、“罗汉尖诗社”、“芦笛诗社”等,编辑出版了《松兹诗选》、《罗汉尖诗报》、《大别山诗报》、《芦笛诗报》等民间诗歌报刊,在诗坛引发剧烈反响。
宿松诗歌多次以“方阵”的形式刊载在国内知名报刊上,如《诗歌月刊》、《诗选刊》、《上海诗人》、《青春诗歌》、《黄河诗刊》、《作家天地》等全国十多家诗歌名刊、名报,频频推出“宿松诗歌方阵”。“宿松诗歌现象”迅速成为诗坛关注和认可的佳话。尤其是在2023年,中国诗歌学组织的“宿松中秋诗会”现场直播活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该活动组织了重量级的评委和专家,现场朗诵和点评宿松当代10位诗人的诗歌,使得全国在线观赏人数飚升到一万余人,创中国“诗歌地理”人气指数高峰。
宿松当代诗人队伍人才辈出,在全国市、县少见。在全国或全省较有影响的诗人如星星一般耀眼:50年代就闻名中国诗坛,诗歌被收入小学课本,已90岁高龄的老诗人王振寰;候选国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作者,著名军旅词作家、诗人贺东久;出席“青春诗会”、曾任《诗歌月刊》编辑,著名诗人祝凤鸣;当代著名诗歌诗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诗歌研究所所长、教授杨四平;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出席“青春诗会”,重庆外国语大学教授、诗人朱周斌;《作家天地》诗歌编辑、诗人石玉坤;《银河》文学杂志主编、诗人叶友贵;《安徽青年报》主编、诗人汪小雅;《安徽作家》主编、诗歌评论家、诗人木叶;安庆师范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诗人金松林;宁海市文联主席、诗人张驰;曾任宿松县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诗人刘鹏程;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司舜;安庆市作协副主席、诗歌学会副会长、女诗人余琳芳;曾任宿松县文联主席、诗人浪濯;著名作家、诗人吴忌;著名诗人刘奇华;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黄葵;著名女诗人、画家刘晓萍;池州市文物局局长、诗人吴先耀;《翼象》主编、诗人许洁;《诗黎明》诗刊主编、诗人陈晓松;央视记者、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石一龙;《诗歌报月刊》“2023年度早最佳诗人”徐勤林;知名诗人刘升华、张向荣、朱亚夫、张劲松、刘腊华、徐后先、夏复田、李朝阳、叶松丽、祝凯鸣、刘思承、石泽丰、潇青、江郞、北岸、石学军、胡松本、夏课先、吴良恺、叶玉华、陈丙现、张妙安、朱浏德、木木(女)、陈红(女)、洪海荣(女)、周志全、高嗣照等,诗人们都是天空中一颗颗灿烂的星星,一直在默默地发光发热,照亮着人们前行。
因为宿松诗歌佳作频出、人才涌现,在中国诗坛有一定影响,2008年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荣誉称号,宿松因“诗歌”而擦亮了自身的名片。
更令人可喜的是,当下宿松诗歌后继有人。80后,90后,00后宿松诗人如雨后春笋,叫得响的有很多:如出席“《十月》诗会”,诗歌评论家、女诗人、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司念,宿松诗歌学会会长范国斌,副会长肖丁丁、许韧、许无咎,还有刘修远、江浪、汪乐(女)、吴祥龙等,在诗歌名刊频频露头,在诗坛小有名气。
在诗人刘鹏程、司舜、高嗣照等人的倡导筹备下,“宿松诗歌学会”于2023年春天正式成立。学会成立一年内,诗歌活动举办频繁,诗歌成果大量涌现。全年组织了四次大型诗歌活动,且诗人们一月一次小聚会。如“复兴诗会”与宿松诗歌学会成立;“九姑诗会”与刘升华诗歌研讨会;“诗人走进东箭”与一线企业联姻;栖贤堂“宿松诗歌学会”挂牌与安庆诗歌学会联动等系列活动。
值得赞扬的是《安庆日报·宿松周刊》的重要创举,一年内连续两期副刊整版推出“复兴诗会”、“九姑诗会”两个诗歌专版,三期重点推出诗人高嗣照《印象宿松》系列组诗。周刊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擦响“宿松中国诗歌之乡”名片的号召,全力支持“宿松诗歌学会”的传承和发展。
因为宿松诗歌学会的激励和带动,2023年宿松有11名诗人接连登上《诗歌月刊》的诗歌殿堂,引起诗坛注目。分别是司舜、刘鹏程、许无咎、徐勤林、余琳芳、高嗣照的组诗,及许洁、陈晓松、范国斌、肖丁丁和汪乐的诗歌。
宿松是诗的宿松,宿松是盛产诗歌和诗人的故乡。展望宿松诗歌的未来,宿松“中国诗歌之乡”的名片需要擦得更亮。宿松诗歌需要传承、复兴和光大。诗歌是人类的精神火炬,也是人类高品质生活的精神需要。在这个物质得到满足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诗和远方,用诗歌照亮我们的灵魂,温暖我们的生活,慰藉疲倦的人心。宿松诗歌是辉煌的,相信明天会更加光明。这就需要“宿松诗歌学会”带领全县诗人队伍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更加需要全体诗人们发挥慧明才智,扎根于生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诗歌作品,让宿松“中国诗歌之乡”的名片永放光芒。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