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夺十项“县域第一”,全年GDP增速领跑长三角
长丰全力“拼经济、强能级”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乡处处好风光 邱少林 摄
下塘新能源汽车城 周杰 摄
2023年,长丰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长丰县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创造了能级跃升、“百强”进位、“千亿”在望的发展奇迹。在全力“拼经济、冲千亿”的这一年中,长丰县勇夺十项县域第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近千亿,增长15%左右,增速领跑长三角;规上工业产值总量、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全省第一,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全省第一,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一,技改投资总量全省第一,舜禹水务创业板上市,恒鑫生活IPO过会,上市企业数全省第一,双凤经开区省级综合考评荣获“双第一”。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强县、十快县。
2024年,长丰县将锚定“两新一示范”战略定位,全力“拼经济、强能级”,聚力实施“九大行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踔厉奋发
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过去一年,长丰县以“首位追求”发力“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产业能级大幅跃升。预计,全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整车产量近50万辆,省内新能源汽车首位度57%,跃居全国县域第一。
长丰县下塘镇,曾因“下塘烧饼”而闻名,随着中创新航等百亿项目相继落地,如今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建成全省首个“千亿强镇”。去年7月3日,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其搭载的便是中创新航研发的全球量产能量密度最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同时,长丰县坚持集群式发展导向,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27%。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2万户,净增1.26万户、全市第一。
新的一年,长丰县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跨越发展新优势。
一方面,做强首位产业,全力支持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扩能增产,进一步做强龙头;持续加强核心零部件企业招引,引导整车企业加快供应链布局,力争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龙身;打造高能级下塘汽车城,完善“一区六园”基础设施配套,不断优化产业生态,进一步做精龙尾。
另一方面,发挥先进制造业引擎作用,做大新兴产业,引导战新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力争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增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1家。
同时,长丰县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大力开展产业生态招商,全年招引产业链项目20个,协议投资额200亿元以上。
守正创新
科技成果百花齐放
智能车间 汪群 摄
过去一年,长丰县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齐头并进,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科创强县取得新成效。
雷电防护、先进光源开工建设,超级陶粲项目稳步推进,长丰县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县域首位。智慧农业谷建成8个技术研发中心,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永迪科技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实现国字号孵化器“零”的突破。
不仅科创平台成效显著,长丰县科创主体也在持续提质扩量。长丰县科技创新指数排名跃居全省第二,入选安徽省创新型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
不久前,长丰县企业家恳谈会暨首批科技副总签约仪式举行。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围绕产学研合作、科研难题攻关等,和华升泵阀、双松机电等十余家与会企业负责人分析形势、畅所欲言,共谋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首批10名科技副总走马上任,长丰县还有5个院士团队、300余名硕博士常态入驻。
新的一年,长丰县将以创新型县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掀起创新驱动新浪潮。
优化“一区六园”体制机制,支持双凤经开区全力冲刺国家级。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科创载体30万平方米,打造1个省级孵化器、2个市级孵化器,争创全市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大院大所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此外,长丰县将加快推进全国农村能源革命、全省能源综合改革试点,谋划匀光互补、林业碳汇、绿电交易、微电网等能源创新项目,拓展场景驱动思路,力争全年实现绿电发电量10亿千瓦时。
使命在肩
和美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一年,长丰县坚持粮食安全“头等大事”、产业振兴“重中之重”,全力做好“三头三尾”增值文章,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全年粮食种植173.2万亩、产量66万吨,实现“双提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成功举办全省种业座谈会。
在这一年,长丰县建成国内首个草莓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长丰青萝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施“互联网+”农村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52.8亿元,居全省首位,再获全省农村电商示范县称号。
同时,长丰县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和美乡村。杨庙镇马郢村融合当地文化和乡村风情,打造旅游和露营基地,发起实施“马郢计划”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短短几年间,便从无到有,形成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研学等多业态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去年,杨庙马郢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长丰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建成朱巷前黄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8个宜居宜业示范村。
同时,长丰县还重点发展集体经济,推动村强民富,全域推广集体经营的“红桥路径”、全程托管的“金丰路径”、村企联建的“大路路径”。
去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其中100万元以上村超过70%。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200个,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5万人,支持脱贫人口创业258人。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万元,生活富裕富足。
新的一年,长丰县将进一步突出乡村和美,展现农业农村新面貌,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加快“一体化”进程,协同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具有“淮风楚韵”特色风貌的和美乡村,投入1.5亿元,建成2个精品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05个美丽宜居村庄。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长丰县将紧抓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实施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业振兴行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双提升”。围绕大田作物、草莓、奶业、碧根果、稻虾5条全产业链,实施百亿农产品加工企业、百亿全产业链“双百”培育行动。
实干担当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高铁穿越夏家湖村 朱红生 摄
过去一年,长丰县统筹“规建治”一体化,推动“五大片区”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全域协调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未来大科学城(岗集)片区,“三城鼎立”蝶变“四城辉映”。
长丰县立体交通跃然成型。滁合周高速全面开工,双凤互通立交建成通车,S102合肥至淮南段全线贯通,G206县域内全面通车,新建成国省干线18.6公里。长丰港完成方案设计,下塘铁路货运站开工建设,低空经济加快布局,“陆水空铁”交通体系加速形成。新桥机场S1线5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全线洞通,市县一体化更进一步。
同时,长丰县城市功能持续完善。长丰路等三条街区旧貌换新颜,城西大市场改造加速推进。北城提档升级,启动北城片区城市更新,兴业银行长丰支行落户北城,双凤医院新区投入使用。魏武路、谭岗路、古城路通车放行,以路为媒串联大科学装置集群。
新的一年,长丰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新疏旧并举,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品质。
为实现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长丰县将保障滁合周高速长丰段年内建成通车。滚动编制实施大建设重点项目268个、投资240亿元。新建、续建40条市政道路,建成魏武路下穿铁路立交。迎接轨道交通8号线开通运营,做好新桥机场S1线项目保障,提前迈入“地铁时代”。
凝心聚力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儿童享受快乐童年 张强 摄
过去一年,长丰县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民生保障更加温暖,社会事业更加普惠。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丰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推动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四链融合,助企招工12.4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6.01万人。去年长丰县开展一系列就业招聘活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再就业2700人。
不久前,郑海荣院士被聘为长丰县首位“招才大使”,将协助长丰县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推介、人才信息收集、人才活动对接、引荐和建言献策等工作。
去年6月9日,双凤经开区宇桥社区惠民食堂开始运营,饭菜飘香。每天老年居民们都在窗口排起长队,明厨亮灶的专业厨房、软烂可口的饭菜、干净的就餐环境,让老人们既开心又放心。
去年8月22日,陶楼镇玉树临风苑安置小区分房现场人头攒动、喜气洋洋,445户回迁村民分到属于自己的美丽新房,拉开幸福生活的序幕。
过去一年,长丰县共投入12.6亿元,深入开展50项民生实事,民生保障更加温暖。新建社区食堂36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个。改造老旧小区9个、惠及1.22万户,新开工棚改安置房2.1万套。
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供给规模不断扩大,新改(扩)建学校及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2万个、托位1020个,“1+N”多元托育模式全省推广。上海六院安徽院区全面开诊,省中医院北区即将开诊。
新的一年,长丰县将继续突出民生优先,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全力兜牢底线,改善民生,防范风险。
2024年,将完成“适老化”改造341户,实施社区公共养老项目,建成小区居民活动中心10个。聚焦安居保障,交付安置房8000套,建设人才公寓1500套。
此外,长丰县将继续优化服务供给。统筹“四城”与“全域”教育协调发展,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5850个,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托位420个。
·来源:合肥日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