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子府镇: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贝子府镇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是大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总面积709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1万人。近年来,贝子府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镇域实际,凝聚“最强合力”,坚持“抓党建、强产业、美生态、惠民生、树新风”的工作思路,以明确的目标、务实的举措,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村民尹广飞查看坡改梯谷子长势。 任海娟/摄
▲工人在食用菌大棚采摘滑子菇。 任海娟/摄
▲工人修剪、晾晒滑子菇。任海娟/摄
▲千亩蔬菜种植基地马铃薯喜获丰收。 刘雪薇/摄
▲贝子府镇乡村振兴“比武争星”和“担当作为好书记”比赛颁奖现场。 刘雪薇/摄
▲二龙台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芍药花盛开。任海娟/摄
▲开展先进典型表彰。孙悦/摄
▼贝子府镇六道岭小流域生态治理基地秋景如画 。于海勇/摄
▲志愿者入户开展理论宣讲。刘雪薇/摄
▲贝子府镇在六道岭教育基地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刘雪薇/摄
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贝子府镇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实抓好党建工作,统领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抓实理论武装,让思想根基更“牢”。将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相结合,组织集中学习207次、主题党日92次,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48次,积极推动科级干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研讨交流11次。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等系列活动,镇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为全镇约1.3万户村民算好“三本账”,晒好“惠民幸福账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层党校、“书记讲堂”等为载体,通过政策理论分众讲、主题思想体验讲、致富故事分享讲、重点工作突出讲的“四讲”活动,开展宣讲活动32场次、先进事迹报告会1场次,引导全镇各族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强化阵地建设,让战斗堡垒更“强”。以星级评定为标尺,以“亮晒比”活动为抓手,全覆盖建设堡垒支部。创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组织振兴示范村3个,打造最强党支部11个、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19个。按照“党建+互联网”模式,依托“敖组通”微信平台,积极打造线上党群服务中心,镇村两级干部线上办公,提高了办事便捷程度,实现了“一网通办”。创建“政银融惠”党建联合体,为种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3571万元,帮助295户农牧民发展了产业。开展乡村振兴“比武争星”和“担当作为好书记”评选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推进网格化发展,让服务水平更“高”。以“敖组通”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有机融合,构建21个三级网格、106个四级网格、305个五级网格,各级网格员依托数字化治理平台,发挥出了宣传员、指导员、调解员、办事员的作用,让小事格内办、难事提格办、大事联动办。同时,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敖组通”微信平台,及时总结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大美家乡,不断传播身边正能量。自“敖组通”微信平台使用以来,书记信箱共接收群众来信33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表扬,贝子府镇逐步实现从“乡村治理”到“乡村智理”的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让村集体经济更“旺”。通过支部带动、抱团取暖、“飞地”发展、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因地制宜拓宽发展渠道,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亦马吐村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牛舍8栋,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投入资金485万元,促进亦马吐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4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京蒙协作帮扶资金3318万元,建设肉鸡养殖小区2处,建设高标准鸡舍12栋,促进太吉河窑村、刘家湾子村等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80万元。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0万元,在贝子府村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建设鸭舍12栋,年出栏肉鸭48万只,带动后坟村和贝子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年。
握紧产业兴旺“金钥匙”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产业兴旺,村民腰包才能鼓起来。贝子府镇立足镇域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做强传统养殖业。近年来,贝子府镇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采取“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在圈舍建设、金融服务、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肉牛扩群增量。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3个,建设肉牛养殖小区2个。实施“托养代繁”项目,使用互助资金200万元和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采购100头“保揣犊”基础母牛,惠及50户肉牛养殖户。通过种公羊良种补贴政策,引进澳洲白、杜泊等优质种公羊,惠及养殖户64户,落实补贴资金12.9万元。举办动物疾病防疫、布病防疫新技术等业务培训班10次,培训人数达700余人。目前,全镇牛存栏量达1.81万头、羊存栏量达12.5万只,养牛10头以上的规模户154户,养羊50只以上的规模户182户。
聚力推动品牌产业。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经济发展小米产业。以打造全旗谷子示范基地为契机,打造六道岭村、大哈布齐拉村2个千亩绿色谷子基地,发展绿色谷子基地面积达3600亩,推动优质谷子种植达到5万亩。其中,玉琢杂粮种植合作社通过“六个统一”的模式,推广种植金苗k1等谷子品种,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和耕种服务,帮助农户节约生产成本80元/亩以上,有效带动周边村400余户谷子种植户降成本、增收入,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入溯源系统,积极推广智慧农业,建立完善的小米档案,注册了“叫来河”绿色小米品牌,进一步提升小米品牌的信任度。依托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畅销国内,因生产的小米口感佳、营养足,202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在提升食用菌附加值中寻求突破。根据市场需求优选食用菌种类,在荣晖菌业、率丰菌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种植滑子菇、香菇等食用菌120万棒,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在食用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投资850万元,建成低温储藏库1座、深加工生产车间2400平方米,年加工杏鲍菇、牛肝菌等食用菌275吨,生产“菇里香”牌蘑菇酱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冷冻食用菌产品出口销往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扶持二龙台村中草药种植基地,通过优选品种、找准市场,辐射周边中草药种植达1000亩。发展露天两季蔬菜1000亩,提高土地利用率。
奏响生态宜居“最强音”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贝子府镇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变得更加生态、美丽、宜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贝子府镇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从细处着手、从精处发力,对辖区范围内的道路两旁生产生活垃圾、居民房前屋后和村路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等进行及时全面清理。评选“最美庭院”示范户165户,通过示范带动增强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助推人居环境由“一时美”走向“时时美”。
持续发扬敖汉旗“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生态建设优良传统,多措并举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实,全镇设立镇级总林草长2人、副总林草长12人,村级林草长21人,累计巡林300余次。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以科技赋能,构建“防火指挥平台+无人机巡护+护林员地面巡护”的“天、地、人”一体化监控体系,开启森林防火智慧模式,实现造林一片、管护一片、成林一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1.4%,2023年荣获“自治区森林乡镇”称号,绿色已成为贝子府镇的一张靓丽名片。
小城镇建设助力小镇“换新颜”。投资87万元的亮化工程点亮小镇的夜色,投资20万元的绿化工程扮靓小镇的街景,投资569.7万元的硬化工程“铺”进群众的心里……这是贝子府镇近两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成果,也是落实民心工程的成绩单。贝子府镇将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围绕沿街店面、景观绿化、路灯、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共投入建设资金2025万元。对贝子府街区中心沿线硬化及两侧亮化,翻新环保砖9538m2,新建花岗岩路缘石3494m,共安装路灯248盏,栽种黄金复叶槭景观树600棵,规划停车位700个。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处,占地面积1500m2,日处理污水量300m3/天。投资440万元开展二官营子河河道治理项目。投资40万元完成外环路修复工程。开展市场综合整治、空中飞线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治理占道经营、乱设摊点、马路市场等经营乱象,持续改善镇区环境。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村之美,始于文明。贝子府镇将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抓阵地促服务。按照“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依托党员活动室、草原书屋、便民服务站、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健全完善组织设置合理、工作规范、运行流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构架。目前,共建成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个,实现了阵地全覆盖。投资20万元对铁匠营子村戏剧大舞台及文化广场进行翻新建设。投资30万元重新修整篮球场2个,满足群众对体育运动设施的需求。
抓活动促成效。紧盯群众的现实需求,积极汇聚各方志愿力量,全镇共组建志愿服务队65支,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卫生清洁、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232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受益群众2.1万余人。结合重要节庆日,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活动,提振人们的精神面貌,连续三年举办篮球比赛,举办乡村美食节两届,开展“公益电影进乡村”40余场次。
抓示范促带动。各村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代表参与、村民审议”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与村委会当前的工作相结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实现“量体裁衣”,让村规民约上合政策、下顺民心。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导向,以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重点,评选勤劳致富、科学教子、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典型240余例,用身边的典型感染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一条条笔直的乡间村道整洁宽敞,一座座恬静的农家小院炊烟袅袅,一方方肥沃的林间田地生机勃勃……在过去的一年里,贝子府镇在广袤的大地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新征程上,贝子府镇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
(田静涛 刘雪薇)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