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19日

神山秀水间 共富茶飘香

阅读数:11864   本文字数:1820

 

记者 杨日鑫

 

春山吐绿,茶香沁心,又是一年春茶时,市民游客在一杯春日茶汤中,细品天台神山秀水,茶农们则牢牢把握住这大好春光,开始一整个茶季的忙碌。

 

摘采飘香绿叶

助茶农增收致富

 

在石梁镇双溪村,采摘茶叶是目前村里的头等大事。清早六点多,晨光熹微,村民汪巧芬便起了个大早,喊上邻家好友们一同前往村里的茶园开始采茶。“这段时间我都是6点起,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今年采茶季来得晚一些,所以我们赶忙趁着好天气多采一点。”汪巧芬说道。

随着气温稳步回升,茶叶生长迎来迅猛之势,嫩叶芽尖在一众墨绿叶片中显得十分喜人。“要采这种一芽一叶的,轻轻地折,不要去掐,这样才不会尾端发黑,品相也会更加好。”采了五六年茶叶的汪巧芬很有心得,手法娴熟,动作迅速,不一会便采摘了一大筐。

采摘好的鲜叶将被送到村里的共富茶坊,在茶坊中归置分类出鲜茶叶订单后,再进行加工、包装、销售。“受年初寒潮冻雨影响,今年茶叶的产量偏低,但品质绝对上乘,价格也上涨了不少。在镇里和村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共富茶坊、红色村播、开茶活动,吸引了不少茶客茶友的订单。单一个上午就有20多位客户下了订单。”村党支部书记吴志力说道。

这是双溪村以茶致富的第五个年头了。从一斤100元到一斤160元,从一筐一斗到成百上千,从零散倒卖到集体收购,去年双溪村茶青收购额便有45万元,干茶销售额更是达到85万元。

双溪村是石梁镇众多茶村之一。目前,该镇已建成茶园1.65万亩,年产值超8200万元,中华文化名茶——天台山云雾茶产业已然成为全镇覆盖面最广、带动力最强、受益面最大的富民产业。

 

引流科技活水

促茶业高质发展

 

天台山云雾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良好的生长环境,高效的管理方式,精尖的仪器设备和人才的技术支撑。

在平桥镇的紫凝山黄茶园区中,1200亩黄茶种植园配备一整套数字茶园管理与服务系统,凭借该系统可以让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无死角观察园区内的黄茶长势,实现茶叶品控和溯源。

去年,为了提高茶叶收青的效率和质量,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引入了一套AI智能识别茶青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对大量茶树芽叶图像数据进行学习,记录归纳芽叶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茶叶收青是茶叶加工中一个重要的品控环节,人工收青主观性偏差大,效率和准确性低。而使用了AI智能识别系统后,收青效率便能够大大提升,在第一关就减少了差品进入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品质。”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泳向记者介绍道,“AI智能识别茶青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会把AI运用到茶叶的分拣和炒制中去,真正实现茶叶从采摘到生产的数字化闭环。”

近年来,我县不断提高茶园智慧化管理水平,改造低产茶园,建设智慧示范茶园、茶厂3个,实现数字化茶园管理2000亩以上,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进茶树良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高茶叶防虫抗寒能力,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和茶叶利用率。

“依托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高校智囊团,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进入茶园茶厂,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与我们的茶企业结对帮扶,一起助力天台云雾茶产业的高质发展。”县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金鑫说道。

 

传承非遗技艺

提茶品特色内涵

 

精密的设备仪器,高新的科学技术,数字化为茶产业的高质发展提供了不竭动能,如何再为茶叶升“值”,除了“高精尖”,更在于茶品牌的文化内涵。

“茶,品的是醇香,更是润泽心灵的一刻宁静。”这是炒茶人杨慧珍一直秉持的理念。作为“浙江老字号”济公佛茶的第二代传人,杨慧珍一直坚持着手工炒茶这项非遗技艺。

“机器一天可以出上千斤,手工炒茶一人一天只能出两斤。”杨慧珍介绍道,“但天台云雾茶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有很多的文化底蕴在这一片片的茶叶中,我希望在以茶会友的过程中,也能多一些方式手段,邀请更多的人体验手工炒茶的非遗技艺,了解我们的云雾茶,了解我们天台,把这个金字招牌做大做响。”

非遗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众多技艺人的坚守,更需要被更多人了解认知。今年,天台以“上春山·寻十二品”行动为契机,广邀天下茶客,共赏炒茶大师炒制十二品茶叶,并由业内专业人士品鉴,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到每一品云雾茶的独特之处,更清晰地感受到天台云雾茶的特色魅力。

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赛道”。近年来,我县多次举办茶加工技能竞赛和展示会,以展会为媒介,以竞赛聚英才,培养了大批茶叶加工工匠,为国家、省、市级竞赛输送选手,从源头上推动当地茶叶加工主体提升制茶水平,夯实茶产业发展根基,丰富品牌特色内涵,为做好“一片茶”文章续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