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韵经开 文脉绵延
□ 赵玉涵 记者 周洁茹
芙蓉水文化馆
宋剑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州经开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河道185条,绵延约416公里,其中不乏宋剑湖、北阳湖等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治水、用水、节水、爱水、护水的水文化,谱写了“水韵经开”的华章。
水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常州市四大湖泊之一,宋剑湖似一颗明珠嵌在遥观镇东南部。清光绪《武阳县志》载:“宋剑湖在县东南三十里安尚乡,东西五里,南北三里,北靠戚墅堰,南滨湖头村……”数百年来,宋剑湖芦苇森森,烟波浩瀚,远近闻名。
同被列入全市四大湖泊,阳湖因近阳山得名。据清《武进阳湖合志》载:“今阳湖有二,一曰南阳湖,一曰北阳湖,从北阳湖达南阳湖者为马雚塘河,长十五里。”现如今,北阳湖是横林镇最大的湖泊。该镇正推进北湖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工程,希望再现张问陶诗中“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的阳湖风光。
横山桥镇芙蓉水乡,素有“十万八千芙蓉圩”的美誉,在这里,人们嗦鲜螺、挖莲藕、摘菱角,享受着独特的江南“食”光。千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广阔的芙蓉湖。《越绝书》中记载,芙蓉湖有一万五千顷,还包含无锡前洲等地区,因湖中多植芙蓉,古时文人骚客常来游览观光、赋诗填词。《水经注》《吴地记》等古籍中也记载了芙蓉湖的宽广浩大。
“历史上,常州经开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农业开垦、城市发展等原因,宋剑湖、阳湖等水域面积‘缩水’。”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水利水务科负责人夏天宏透露,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是为了留住水文记忆,传承和弘扬水文化。
“水阵地”铸魂育人
不久前,横山桥芙蓉水文化馆开馆,以“千年芙蓉水一脉贯古今”为主题,分为“古时芙蓉湖治水造圩堤”“建国创伟业水乡惠民生”“循水促繁荣芙蓉谱新篇”三大篇章,系统展示芙蓉水乡的水文化。
馆内展陈诸多文献资料,包括清朝道光年间的《芙蓉湖修堤录》影印本,全面展示了芙蓉湖历史变迁、堤坝修筑等治水过程。“水文化馆是芙蓉水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全区水情教育基地的样板。”夏天宏告诉记者,未来,展馆将采取预约参观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芙蓉特色”。
水文化宣传片、沉浸式节水VR游戏、节水型器具、水文化手绘作品……走进秋白书苑光大环境馆,处处皆是水元素。
“去年,我们在展馆中加入了水文化科普内容。”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水处理经理范志来告诉记者,企业通过科技互动、环保知识科普等形式,打造了节水爱水文化宣传阵地。
常州经开区小学是常州市“生命之水”主题教育示范园区。“我们在楼梯间、走廊里设计了‘地球上的水’‘取水方式演变博物馆’‘我的水世界’‘生态水循环’等打卡点,形成浓厚的水文化传播氛围。”校长赵霞说。
以水育人,以文化人。常州经开区在建立水文化教育与传承阵地的同时,将水文化宣传融入日常,累计建成105家节水型载体,包含节水型企业、小区、学校、村庄等。
“水工程”续写新篇
大运河常经开段,全长15.8公里,具有丰富的工业底蕴和历史文化资源。常州经开区正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让大运河工业遗产重焕生机。
2016年,全区投入近15亿元,全面展开运河南侧区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运河4改3’航道整治、黑臭河道整治、水利设施建设,并同步打造运河公园。”区农工局水利水务科科员刘鹏程介绍。
如今的大运河畔,运河文化节、“运河边党课”、红色工业旅游、特跑族跑运河等活动轮番上演。
历经多轮整治的宋剑湖,同样面貌一新。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废水排放及围网养殖的现象导致宋剑湖水质持续恶化,水生生物急剧减少。”遥观农业水利服务中心主任傅裕说。
近10年来,区、镇两级投入超6亿元整治修复宋剑湖及周边环境。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一期、二期、三期整治工程如期完成,宋剑湖湿地公园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宋剑湖不仅风景美,细节也做得很到位,连垃圾箱都绘上了二十四节气图案。”遥观镇居民居心明每天都来附近散步。
公园内还嵌入了红色党建资源,主入口以“遥之星”“遥之杰”为主题,张贴纳税榜、名人榜、乡贤榜,通过名人轶事传播正能量;2公里“红色步道”,则融入了中共党史、宋剑湖文化、法治廉政等文化元素。
“今年我镇将启动湿地公园主入口生态景观建设,新建宋剑湖特色环线游径,更好满足市民的多样化亲水需求。”遥观镇建设局工作人员是宇涛说。
在横山桥镇五一村,五一河是村民的“母亲河”。2014年以来,村委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全流域干河清淤,并建设生态驳岸、景观步道及生态湿地,打造“九曲桥”亲水栈道。走上“九曲桥”,古诗名句、文明标语、家风家训映入眼帘,“人在水中走”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我区将大力挖掘、传承、弘扬水文化,使水利工程成为展现历史文化底蕴、水利建筑美感、先进设计理念和现代管理水平的载体,凝聚起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夏天宏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