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托”出精彩假期
琴枫社区持续深化“琴”学堂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品牌
文/融媒记者 戴晓怡
每年暑假,“孩子去哪”和“谁来照看”困扰着很多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为了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虞山街道琴枫社区以“增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持续深化“琴”学堂——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品牌项目,聚焦标准化、多元化、精细化,通过以“集中式”托管为主,嵌入“系列+主题”式课程和活动的模式,在家门口“托”起孩子们的精彩一“夏”,让孩子们乐不思“暑”,不负家长们所“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已经简单认识了棋盘、棋子,知道棋子应该下在横竖线的交叉点上,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7月5日15时,琴枫社区三楼棋艺室内,棋艺老师正在给社区青少年讲授“少儿围棋 棋乐无穷”启蒙班课程的第二堂课,孩子们四人一组围坐在棋桌前,认真聆听下棋要点。在随后进行的“实战”中,小“棋手”们个个聚精会神,在棋艺切磋中强化了知识运用,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这是琴枫社区青少年暑托班“琴”学堂的一个镜头。
琴枫社区地处实验小学学区,青少年占据了辖区常住人口的1/4。针对辖区未成年人较多的情况,琴枫社区将开展公益暑托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加以推进,赋能基层治理。“琴”学堂整合“儿童之家”“社区家长学校”“周六课堂”等阵地资源,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属地学校+公益老师+志愿者”的创新模式,凝聚共建单位、文明校园、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团队力量,进一步深挖和利用社区“五老”资源,组建“琴”苗护苗志愿服务团和讲师团。不同力量从关爱、帮扶、助困、培育入手,各自认领服务项目,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方法载体,通过特色活动和课程吸引青少年参与,同时依托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双向融合”。
前期,社区通过调研确定了暑托班的课程设置,并在线上发布了报名链接和通知,让辖区家长和青少年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同时建立了青少年活动和志愿者、讲师沟通群,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开办以来,“琴”学堂在家长中引发了良好的反响。“社区提供的课程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讲课老师也很专业,孩子不仅有人看护了,还能学到知识、交到朋友,社区这么做是真正帮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家长邵静亚说。在确保公益的大前提下,“琴”学堂也注重发挥志愿合力,在学生招募、师资保障、场地安全、后勤服务、突发问题处理等环节上做到细致入微,形成了社区书记统筹安排、具体条线担任运营人、各条线共同负责前期开班规划、公益教师和讲师团负责课堂管理和教学、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现场协调、社区网格员和辅警负责安保工作的保障矩阵。
依托“琴”学堂,琴枫社区整合社区、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全方位做好“托”“管”“教”服务,围绕“益智”“益体”“益乐”实践方向,将学习调研、竞赛表演、户外研学、公益服务、锻炼休闲、艺术熏陶等穿插其中,形成了“六色课堂”专属特色课程。“我们在集中式办班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系列活动和主题课程,希望可以帮助更多青少年在家门口度过‘寓教于乐’的假期,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真正发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积极作用。”琴枫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轲说,社区将把“琴”学堂打造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播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提供惠民服务等功能的宣传实践阵地,引导青少年争当新时代的美德少年、文明少年。“琴”学堂已连续开办5年,累计惠及青少年800余人次,琴枫社区也因此获得了常熟市“家门口的暑托班”“青少年暑托班”优秀办班点、苏州市优质校外教育辅导站、“爱心暑托班”省域突出单位等荣誉。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