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24年07月22日

夏津及乡镇地名由来

夏津之名历史悠久,自地名普查、县志编纂以来进行过多次考证,其中“津”字来历说法比较一致,皆以大河(黄河)渡口而得。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夏津)春秋时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津”渡口也,《水经·河水》云: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

夏津县始置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此为“夏津”之词的始现。此前,夏津之地属“鄃县”,鄃县始置于西汉初年。“鄃”之由来无考,据此字的结构看应属城邑的专用字。西汉初年置县,曰“鄃”,为县域置县之始。时鄃属冀州部清河郡地,县治在今城址东北20千米处(今平原县腰站镇王双堂村北侧)。汉高后(吕雉)四年(前184年)鄃为侯国,吕它曾为鄃侯。孝景时曾封栾布为鄃侯,后封国撤销,仍为鄃县。孝武时,曾为武安侯田蚡“食邑”。新莽时曾改鄃而称为善陆。东汉复为侯国,勋臣马武曾封鄃侯,后马武改封杨虚(今高唐),鄃仍为县,隶属清河国。齐时,撤销鄃县,并入平原。隋开皇十六年(596)于古鄃城西南重建鄃县,同时另置夏津县(此为夏津县之名的发端,城址位于今新盛店),鄃与夏津同属贝州。大业年间,曾一度撤销夏津县,域地并入清河县。唐天宝元年(742),将鄃县改为夏津县。后因县城遭大水,将县治迁到新县店(新盛店旧称,即原夏津县城址)。宋和金时夏津县属大名府。元初年隶属东平路,曾一度为驸马都尉武毅王的“汤沐邑”。至元七年(1341)改属直隶高唐州。明代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高唐州。清朝因袭明朝旧制,雍正八年(1730)后,直属东昌府管辖。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临清为直隶州,夏津县遂辖于临清州。民国时期,先后属济西观察使、山东东临道、德临道管辖,“七·七”事变后,行政区划屡有变迁。1938年,改属山东省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1939年8月,夏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先后属鲁西北三专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六专署、二专署、衡水专区管辖。1952年10月划归山东德州专区。1956年3月改属山东聊城专区。1961年7月复属德州专区,1994年12月17日,德州又撤地改市,夏津皆属之管辖。

 

经济开发区

2007年5月,正式命名为“山东省夏津经济开发区”。

 

银城街道

夏津盛产棉花,素以“银城”著称,故取名银城街道。

 

北城街道

因辖区位于县城以北,因此得名。

 

南城镇

因辖区位于县城以南,因此得名。

 

东李官屯镇

“东李官屯”之名系由明初屯田移民而得。时“军屯”点的首领为李姓,故称其屯田点为“李官屯”,后为了与西李官屯区分,称东李官屯。

 

苏留庄镇

明永乐年间,苏姓、刘姓两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此地,取姓氏定村名为苏刘庄,因留与刘同音,误将刘字写成留字,年长日久,人们习惯写为苏留庄。

 

新盛店镇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县城移至此村,称新县店,金代又迁至现在的夏津城区,新县店改为孙生镇。因镇旁当时地势较洼,常年积水,杂植菱荷,花开红白相间,照映如锦,每日夕阳欲落时,远望霞光凌乱,天水澄鲜,风光奇丽,令人留恋,遂改称为“锦川镇”,鄃城八景之“锦川晚眺”即指此处。后于清朝年间,取兴盛意,又改称新盛店,沿用至今。1993年与原左王庄乡合并,2000年又与原西李乡合并,成为夏津县第一大镇。

 

郑保屯镇

明初建村时村里有个叫郑保的人,因他做的豆腐远近闻名,故以郑保命名为“郑保屯”。1984年公社改乡镇,因驻地在郑保屯村而得名郑保屯镇。

 

白马湖镇

永乐年间建村,以姓氏得名白泊刘庄。此地曾有湖,南北长5.5公里,宽4公里,周围多盐碱地,形如马状,多雨年份积水1至1.5米,持续时间有12年不露地面之说。1980年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白马湖。

 

雷集镇

元朝中统年间,雷氏弟兄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安家落户。时至明嘉靖年间,雷氏已繁衍到七代,族人雷稽古,为当朝御史巡按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八府,这时雷家人多且有权势,并在此地立有集市,故取名雷家集。因雷姓人在此立村,取名雷家集,简称雷集。

 

宋楼镇

明永乐8年,宋氏始祖宋友信自沂州府日照县迁至本县城西南15里朱官屯定居,后裔繁衍,不便聚居,七世祖移居此地建村,当时有富户宋灏,建有土坯结构三层“牛梭”形楼一幢,远近闻名,故得村名宋家楼,后简化为宋楼。夏津名吃宋楼火烧即此村创制。

 

香赵庄镇

明万历间,赵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得村名赵庄,后村民多有在农闲时制造神香,其香味馥郁,远近闻名,人们渐以香赵庄代替原村名。

 

双庙镇

明洪武年间,于氏、孙氏始祖由山东招远县迁此,建一双门土地庙,故名双庙。

 

田庄乡

明永乐间,田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落户建村,因姓氏得名田庄。

 

渡口驿乡

渡口驿村位于卫运河东岸,有渡口水驿,村口原有仓廒,所存皇粮,经运河运往京城,因此得名渡口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