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才女袁晓园: 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 朱剑虹
袁晓园的名字可能并非众所周知,但是她的经历和故事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她35天速成法语,一生精通多国语言,不仅进入联合国,还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她被称为“现代仓颉”,是中国最早研究汉语拼音的学者之一,所创“袁氏拼音方案”对中外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这位生于武进的惊世才女,一生缔造无数传奇,用实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璀璨光环。
挣脱桎梏,勇闯政坛
1901年5月,袁晓园出生于武进一个翰苑世家,祖上五代皆为官。受封建礼教影响,在袁家,女子也不能去学堂读书学习。袁晓园不愿像普通女子一般学习相夫教子之道,待家里为弟弟们请来塾师时,她便悄悄躲在书房窗户后偷学。有趣的是,袁晓园不仅比弟弟们学得好,还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
袁晓园不仅自己主动求知,还常常鼓励妹妹们读书。在她的影响下,四妹袁静后来成为著名新文艺作家,写就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三妹袁行恕亦成为大家闺秀的代表,其女陈喆化名琼瑶蜚声文坛。
五四运动爆发那年,袁晓园18岁,深受触动的她站在了人生抉择的关口——是继续在深宅大院里当名门闺秀,还是勇敢走出去接触广阔社会?袁晓园坚定地选择后者,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桎梏,化身知识女性的代表活跃在社会舞台。她只身一人来到“开风气之先”的上海,进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不久,一则江苏省政府招聘秘书的启事让袁晓园动了心,于是她赶赴南京报名应聘,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她正式步入政坛,成为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玉书的中文秘书。
工作期间,袁晓园继续习字练画,其作品在书画界被广为认可。1926年,她与著名画家林风眠先生一起举办了画展,台湾出版的《国民书画家汇传》收录了她的作品。
天才少女,国之栋梁
袁晓园外交证件
袁晓园语言学手稿
20世纪初的中国,职业女性凤毛麟角,当时20多岁的袁晓园已经是人们眼中的成功女性。但是伴随工作的深入开展,她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充实自我。
就在这时,农矿部秘书长高鲁被派往日内瓦出任公使,袁晓园毫不犹豫自荐成为其秘书,希望借此契机圆自己的出国留学梦。虽然初遭拒绝,但她坚持不懈,最终以满腔诚意打动对方。高鲁同意带她出国,但不是当秘书,而是助她留学。为了筹集所需费用,她变卖所有首饰,举办茶话会争取资助,七拼八凑后终得以成行。
1930年,袁晓园独自一人登上了前往法国的海轮。在35天的航行路程中,她从零开始自学法语,当船抵达马赛港时,她已能用法语进行对话。高鲁惊奇地称赞其天赋异禀。随后,袁晓园转乘火车到达巴黎,进入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普鲁士大学毕业。
后来,收到母亲离世消息的袁晓园回到国内,此时恰逢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人筹划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她受邀出任思金营业税局副局长(厦门税务局副局长),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任女税官。
任职期间,袁晓园清廉正直,为厦门的税法规范了很多条例。这让很多官员私下里都对袁晓园咬牙切齿,暗地里对她使绊子,这成为袁晓园后来辞职的主要原因。
辞职后,袁晓园又一次前往法国,在巴黎政治学院主攻国际关系学,同时攻读巴黎大学语言学研究班。1943年,她被委任为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身处异国的袁晓园时刻心系祖国。为支持国内抗战,她不遗余力奔走呼吁,动员华侨捐款,购置军火转运回国,并成功打通军需输送通道。1947年,袁晓园的丈夫奉调回国,任国防部二厅厅长,袁晓园也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面对一触即发的内战,夫妇俩联名给国民党政府发出公开信,呼吁国共合作。蒋介石大为恼火,对两人加以通缉。为此,夫妇二人毅然宣布脱离国民党,取道香港前往美国。
到了美国后,袁晓园考入联合国秘书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她发现经常有人议论汉字繁琐复杂,不似英文26个字母好记好读。为让汉字、让中华文化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她对汉字反复分析、比较、归纳,提炼出108个拼音中文字母,运用公母形声组合原理,独创出一套令人“见字就能读,会说即会写”的“袁氏拼音方案”。由此,她被誉为“现代仓颉”。
1974年,袁晓园应邀回国参加建国25周年庆典,她带给周总理的拼音方案深受赞扬,后周总理更托人将“袁氏拼音方案”在6所大学试行。
白发归家,赤子之心
旅美三十余载,袁晓园始终有一个心愿——叶落归根。
1971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刚从联合国秘书处退休的袁晓园以美籍华人的身份,申请并组织了40多名旅美各界人士组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访华的美籍华人学者。
此后,袁晓园几乎年年往返于中美之间,同时写下不少反映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文章在美国报刊上发表,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其间,周恩来、邓颖超、宋庆龄等都曾与她会面交流。
在一次次回国参观、探亲访友间,袁晓园的归国之心愈加坚定。1985年,满头白发的她出现在美国驻华大使馆,表明要放弃美国国籍,申请恢复中国国籍。
归国后的袁晓园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先后连任2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民革中央监委、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北京国际书画研究会会长及6所大学的名誉教授等职。她不仅专注职务工作,更热心投身公益活动。捐出个人积蓄,在北京创办“晓园中医院”,并在北京友谊宾馆开设“中医国际门诊部”;多次为慈善机构义卖字画,捐款兴建学校……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袁晓园虔诚地在《南京条约》议约地静海寺撞钟,挥毫写就“鸣钟警世,知耻兴邦”八个大字。
2003年11月17日,102岁的袁晓园寿终正寝。她用灿烂又辉煌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朱剑虹,常州洪亮吉纪念馆原馆长,主要从事常州地方史与名人文化的研究与宣传。
袁晓园(左三)和邓颖超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