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要闻/热读
2024年08月27日

从“苏南模式”到工业强区,武进民企在路上

□ 王鼎新 朱亮理 记者 黄鑫

“和衷共济,大胆开拓,敢攀高峰,争创一流。”这是社会学家费孝通1997年到武进参观村办企业时,为“苏南模式”写下的题词。27年过去,如今的武进大地又是一番新景象。在全球手机市场,每3台手机中,就有一台的扬声器、受话器、蜂鸣器、马达等声学原件出自武进的瑞声科技;全球每三辆高档汽车中,就有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上牢牢固定着龙城精锻生产的爪极;国内每四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武进造”……

“苏南模式”在武进大地崛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先吃螃蟹”的武进人在乡间的小作坊、小工场,从加工零配件做起,通过来料加工、联办联营、挂靠国营或集体企业,陆续创办了化工厂、五金厂、玻璃厂、服装厂、机械配件厂、电子元件厂等一大批社队企业。1977年武进县社队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县属工业,占全县农副工总产值的33.9%。

改革开放后,一批优秀的武进乡镇企业家和供销人员发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走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奔赴全国各地采购原材料,想尽千方百计推销企业产品,主动对接上海、杭州等地的国营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不计代价引进了一批“星期日工程师”作为厂技术顾问,乡镇企业发展异军突起。

到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增至3386家,从业人员29万人,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52%。这种“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被费孝通归纳为“苏南模式”,武进是发源地之一。

蒋家村村办企业率先改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依旧采用集体经济模式的乡镇企业逐渐显露短板。政企不分、产权模糊让企业亏损严重,许多乡镇企业走向了衰落。

1987年1月,寨桥乡蒋家村率先向村办企业的产权制度“开刀”。大队书记蒋兴荣说,“我们不能看着4个村办厂一天天垮下去,所以决定尝试实行股份制改革,让他们独立办厂,自主经营,放他们一条生路。”改制后,蒋家村4个村办厂实现快速发展,1987年总产值超500万元,1988年超千万元,1989年超2000万元,1995年超亿元。区档案馆保留着一份“关于村办塑料厂股份制的具体实施协议”,见证了当年改制的情景。

1992年9月,县委、县政府制定《武进县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启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此,武进乡镇企业走上了“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发展道路。

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武进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一大批知名企业,如瑞声科技、东方润安、江南实业、常发实业、旷达控股、亚邦控股、百兴、新华昌、龙城精锻、江苏金鼎、兰陵化工、海鸥冷却塔等,都是由乡镇企业发展为大型民营企业的。从乡镇企业走出来的一大批经营能手、技术骨干,后来也都成为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到了2018年,武进民营迎来“黄金时代”,全区有工业企业2.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347家,6家入围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产业集聚再出发

“苏南模式”的工业底色,极佳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进驻武进。

2016年落户武进的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和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稳居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豪华新能源品牌销量第一,以及30万~50万元SUV销量第一。如今,在武进,大到天窗玻璃,小到门框密封条,超过3000种零部件被智能配送到各个环节,机械臂有序地进行自动化安装。一辆“理想造”平均每40秒就能装配完成,每小时90辆新车从生产流水线下线……

近年来,武进坚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战略,探索以“创新+资本+开放+人才+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形成“虹吸效应”,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氢能等产业赛道上加速前行,汇聚发展新动能。

7月15日,常州举办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推介会,出台了《常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而在武进高新区,已集聚了中联航空、华创航空、星遥光宇、华翼航空、小域智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布局已初具形态,领先抢跑新赛道。今年上半年,武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7个全市第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突破。

目前,武进已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区)第一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名,并荣获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四项全国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武进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