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副刊
2024年09月03日

山顶上的作文课

   本文字数:1579    作者:邹桦

中小学生语文课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说的是学习理解的难度,“写作文”高居“三怕”之首。但四年级时一次山顶上的作文课,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写作,直到今天。

我记得,教我们四年级语文的是陆大宇老师,一个50多岁的魁梧汉子。开学第一课,作自我介绍时,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陆——大——宇”,然后说:“我的名字有许多变化,同学们看好了——”接着,他在名字下分别写上“绿大衣”“落大雨”“六大鱼”。在老家方言中,这三个词和他名字的发音十分相似,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陆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这叫音同字不同,是一种联想记忆法。同学们,你们以后做拼音、写汉字时要留心,写作文时也要学会联想。”

哦,原来老师是用自己的名字做引子,教我们怎么学好语文呢。那堂课,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接触高年级知识的畏难,都在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解中化为无形。不知不觉,我们都喜欢上了陆老师,喜欢上了他的语文课。

有一次,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我的家乡》。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按理说对家乡很熟悉、很了解。可真正要把对家乡的感受写在纸上时,我们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见我们一个个抓耳挠腮,陆老师慢吞吞地吐出几句话:“这堂作文课怎么写呢?我们不在教室里写,我领大家到山上去写!”“到山顶上写作文?”同学们“叽叽喳喳”好一阵子,心里充满了期待。

那天,陆老师带着我们步行数里,去登学校附近的小山。一路上,大家个个前蹦后跳,像一头头小鹿。高大的陆老师鹤立鸡群般走在队伍中间,我们簇拥着他一路聊天一路走。陆老师不停地挥动手臂,引导我们看这看那。山体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青绿色的田野和一座座人口稠密的村庄。从这座100多米高的山顶远眺向北,我们隐隐约约可以望到长江,向东是邻县苍翠的山林。

到了山顶,陆老师先让同学们极目四望,再让大家在一块平地上围坐一圈,开始畅谈登山的感受。有名同学抱怨说:“山上风大,吹在身上凉飕飕的。在山下,我就没有这种感觉。”陆老师马上表扬这名同学通过运用触觉感官,捕捉到了风对皮肤的细微变化。他这么一鼓励、一启发,大家纷纷转换思路,七嘴八舌地开始发言,有的说在山顶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比平时看到的范围大多了;有的说村庄都缩在一起,稻田连成片,它们中间的沟沟壑壑都看不见了,大马路也变成了细腰带……

最后,陆老师问:“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眼前的村庄,哪个最合适?”大家开始搜肠刮肚,有的说“鸟语花香”,有的说“苍翠欲滴”,有的说“炊烟袅袅”……凡是能想到的描写农村的词都被同学们一股脑说出来,一阵阵嬉笑声飘荡在山谷间。我举手说道:“层层叠叠”。老师评价:“有点意思,还不够生动,可以想个更好的。”老师微笑着说:“用‘星罗棋布’如何?”我们都鼓起掌来。他又问:“如果用一句诗来表示,用什么呢?”我们面面相觑,坐等老师揭晓答案。只听老师抑扬顿挫地吟诵道:“用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还可以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何?”我们用力鼓掌,心想:“老师肚子里的墨水真多。”这时,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写好作文,首先要观察生活,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其次要抓住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生动。最后要多看课外书、多背唐诗宋词。这些素材都可以‘借’来用,‘借’了不用还,作者还高兴呢。”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如同吃了灵丹妙药,个个下笔如神,连最怕写作文的顾同学也得了“优”。他在作文中写道:“同样的东西,站得高,换个角度,感觉完全不一样。”老师在这段话下圈了好几个红圈,还写了评语:“有进步!”

山顶上的作文课,打通了我们求学的“任督二脉”。我们像一群饥饿的孩子扑向知识的面包,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陆老师教我们换一种方法和思路,去发现美、欣赏美。他的那些话就像一堆堆火苗,引燃了我们的求知欲,照亮了未来的那片天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