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江苏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百分答卷”的背后
本报记者 陈 非 马志强 彭 浩 特约记者 柯 璐
今年夏季,怎一个“热”字了得: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南方地区更是上演“热辣滚烫”模式。其中,江苏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以上,部分地区连续高温日数刷新历史记录。与此同时,用电负荷数不断刷新,最高达到1.47亿千瓦,较去年增加近1500万千瓦。
在历史罕见的高温高负荷大考面前,江苏电力交出了“100分”答卷:“1”即一以贯之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两个“0”即重要设备过载为零、需求侧响应为零。
这个夏天,一样的高温,不一样的是江苏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无限”!高峰时刻缘何能如此从容?
电,从何处来?
各类电源齐发力,新型储能保调节
南通如东86公里的海岸线上,坐落着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巨大的叶片迎风起舞,度夏期间平均每天送出电能3500多万千瓦时。
再往北来到盐城东台,那里的“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蔚为壮观,26万块光伏板拥抱阳光,年发电7500万千瓦时。
迎风沐光的江苏,积极布局新能源发展。截至8月底,江苏新能源装机7970.6万千瓦,与2020年底相比翻了一番多。
自然的力量已成为江苏电力保供的重要助力。度夏期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最大出力分别为1933万千瓦、3284万千瓦,在早、午用电高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然而,光伏日间大发、晚峰无光引发的“经常性保供”难题也不容忽视——度夏期间,光伏单日发电量的最大波动接近5000万千瓦时。
于是,为了保障“晚峰无光时顶得上、新能源大发时压得下”,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成为常态。截至6月底,全省7551万千瓦大型公用燃煤机组平均调峰深度为32.2%。仅7月,火电机组就参与深度调峰超过2000余台次。
事实上,在江苏的电力装机结构中,传统火电始终是电力保供的“基本盘”。“7月以来,各项出力均突破历史极值。”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处长汪志成说,省内燃煤机组最大出力达7450万千瓦、同比增长6%,燃气机组最大出力达1575万千瓦、同比增长4.4%。
江苏是用电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小省。虽然省内电源火力全开,仍然不足以满足全省的电力供应。引外电入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购电策略,在落实区外来电的关键时期,开启“买买买”模式。“去年12月,我们就落实了度夏晚峰最大电力3375万千瓦,超过了去年同期。”国网江苏电力发展策划部综合计划处处长朱寰介绍。
在足额落实年度交易合同的基础上,江苏通过月度、月内和集中竞价周交易,晚峰分别最大增购华北、东北电力87万千瓦和146万千瓦。江苏还首次与福建合作,晚峰通过可中断交易从福建增购电力126万千瓦。
江苏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李雪松介绍,区外来电晚峰最高达3916万千瓦、同比增长16.5%,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电力资源的内拓外引是常规手段,那么,新型储能则发挥了重要“调节器”作用。
上半年,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集中上线,总规模达540万千瓦,同比增加10倍。
为何“力捧”新型储能?受地形影响,江苏缺乏抽水蓄能等平衡资源,而新型储能作为“超级充电宝”,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以说是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量身打造的新装备。
以8月7日为例,上午11时,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对这些“超级充电宝”进行集中调用,57个储能电站、48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从备用状态集中转为放电状态,在用电高峰发挥了顶峰作用。
如何确保“送得进、落得下、供得好”?
电网结构坚强,供电稳定可靠
川滇交界,白鹤滩水电站全力运转,丰沛水能被转化为强劲电能,沿着±800千伏建苏特高压直流工程这条“高速公路”,送到了2000多千米外的江苏用电负荷中心。用电高峰,建苏特高压单日送电最高达2亿千瓦时。
今夏,建苏、锦苏、锡泰、雁淮等4条“高速公路”首次实现同时满送。
不管是远方的“水、火、风、光”资源,还是省内星罗棋布的电源点,把电能送达电力用户,需要电网“送得进、落得下、供得好”。
以长江为界,苏南地区是用电负荷中心,而苏北地区电源相对富集,特别是新能源,因而,电力呈“北电南送”的特性。如何在过江通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北电南送”能力,始终是江苏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关键之一。
今年4月,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运。这是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通过对现有跨越长江的一条220千伏输电通道进行改造,使其输电容量由约50万千瓦增加到了120万千瓦。
这项输电工程投运,效果如何?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8月份,扬镇直流工程平均输送功率约108万千瓦,其中3天实现满功率运行。
这项输电工程投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输电能力的提升,它的“畅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苏其他6条500千伏及以上过江通道的“拥堵”状况,全省“北电南送”整体能力由此得到提升。
国网江苏电力着眼“坚强”,着力优化加强电网网架结构,夯实了电力保供的物理基础。
500千伏西津渡—廻峰山—武南线路改造(单改双)工程投运,提高了苏南地区500千伏网架的供电可靠性。220千伏秋藤—望江输变电工程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南京西环网多年保供难题。淮安生态新城110千伏王元变电站投运,替代了原有的35千伏王元变电站……
度夏前,江苏电网建成8项主干网、1383项配电网工程。这,让江苏电网以坚强方式运行的底气十足。
而从电力用户感知的角度出发,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始终是电网企业的关注点和发力点。
“以可靠性为导向,针对网架不合理、配变重超载等问题,度夏前完成了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1.16万项,补强了‘供电最后一公里’。”国网江苏电力配网管理部配网运检处处长刘利国介绍。
同时,国网江苏电力着力建设配电网多层级故障自愈体系,将标准自动化线路覆盖率提升至81.6%,减少停电时户数54.65万。
还有一组数据同样印证了国网江苏电力所作的努力:度夏期间,累计开展不停电作业4.1万次,减少停电时户数150.14万,其中,发电作业次数达1820次,同比增长163.1%。
供电可靠与否的另一重压力,来自海量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和消纳。这是一个新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月均净增100万千瓦,导致千余个配电台区潮流反向重超载。今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有增无减,如何引导?
国网江苏电力开展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并加快配电网接入适应性改造,满足了今年前7个月均净增分布式光伏装机160万千瓦的接入和消纳需求。
电力电量怎样做到供需平衡?
全省“一盘棋”,同向发力成合力
电力电量供需平衡,是一道“等式”必答题。而确保“等式”成立,是相关各方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结果。
今夏,省电力保供专班入驻国网江苏电力常态化合署办公,协调多方协同筹措资源,形成了省内、区外各类电源全部支撑电力保供的良好局面。
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是江苏电力保供的起手式。省发改委专门出台煤电容量电价等政策,明确煤电机组认定、申报、考核等全流程工作要求,支撑煤电机组转型,保障顶峰时段能发尽发。
据统计,度夏期间,我省燃煤库存可用天数保持20天以上,机组非计划停运率和出力受阻率分别为0.8%、3.5%,保持了历史低位。同时,燃气最大日供应量达5778万立方、同比增长12.9%。
为了同一个目标,相关各方步调一致、协同合作。方天公司作为涉网技术监督单位,受江苏能源监管办委托,在首轮高温到来前,牵头完成了全省发电企业迎峰度夏技术监督集中检查,发现各类隐患问题754个,逐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总规模达540万千瓦×2小时的新型储能在度夏关键之时上线,最大顶峰出力达457万千瓦,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引导带动作用。
我省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并网顶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型储能发展。
7月5日,太仓鑫港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正式并网。从开工到并网,这个项目仅用时4个月。“度夏期间,储能项目充电免费,放电上网电量按燃煤基准电价计算外,还能获得每千瓦时0.5元的政府补贴。”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一钊说,后续,该新型储能电站还可以通过租赁储能项目容量等方式获取收益。
保障电力供需平衡,需求侧也参与其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5月22日,省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尖峰时段设置,将晚高峰时段延长1小时,精准引导工业用户主动避峰。在去年晚峰时段实际压降负荷136万千瓦的基础上,今夏晚峰时段江苏再增加错峰76万千瓦、累计转移负荷达到212万千瓦,价格引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国网江苏电力主动与省内化工、冶金等连续性生产企业沟通,引导企业将临时检修、计划检修安排在用电高峰,实现晚峰时段最大错峰126万千瓦、同比增长63.6%。
全省居民响应节约用电号召,形成了聚沙成塔的力量。今夏,国网江苏电力发起“e起节电”活动,共有179.3万户用户报名参加,最大节约电力达52.6万千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