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7日

逐梦乡野 绘就和美乡村好“丰”景

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笔者走近几位扎根蜀山乡村、投身“三农”事业的新农人,看他们如何与和美乡村“双向奔赴”,在成就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不断擦亮“精品示范村”金字招牌

 

漫步在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马岗村,白墙、青瓦、木门自成一派,绿树、花香、鸟啼相得益彰。四面八方的游客,朝着小岭南、“合肥之源”等网红打卡地进发。

自2018年底,被列为蜀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启动区以来,马岗村以“岭上田园、秀美马岗”为目标定位,突出地处岭上、丘陵起伏的大地田园特色风貌,建设秀丽、和美的新乡村,探索出了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马岗经验”。

未来,马岗村将通过精品示范村创建,重点打造好“合肥之源”文旅IP。预计2025年底,实现“岭秀良仓”品牌农产项目、农房盘活及菌旅产业合作等收入再创新高,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

 

养鱼女当起民宿管家

 

今年49岁的韩小娟怎么也没想到,在曹操河上养了20年的鱼,现在竟然在民宿里煮起了咖啡。

“我家住在曹操河边,过去家里承包鱼塘,以养鱼为生。”韩小娟是小庙镇马岗村人,2018年,蜀山区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小岭南,并吸纳周边村民为民宿管家。听闻消息,韩小娟和丈夫商议后,决定转行。

2019年,她正式成为一名民宿管家。“除了端盘子和打扫卫生,我现在还能熟练操作收银系统、插花、煮咖啡、烘焙,调配音响设备等。”韩小娟说道,“为客人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给他们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小娟已经成长为麦香村项目大麦季原乡酒店的餐饮主管。在她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农民加入到民宿管家的队伍中来。

现在,大麦季原乡酒店集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既保留了当地文化遗产,也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韩小娟充满信心,“乡村大有可为,我将不断学习,努力给游客提供更好服务,为家乡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归园田居在乡村塑造泥土的艺术

 

“我想尽可能做个有趣的人,用陶土诠释我对传统文化美的认知。”蜀山区大岭南庐州土陶博物馆内,戴着圆圆眼镜的制陶艺术家李宏亮一边研究古陶材料,一边笑着说。

李宏亮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传承人。他用三十年的坚守和研习,以热情的艺术之火,把脚下的泥土,烧制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器。

“陶艺创作与乡村慢生活比较契合,通过制陶的体验,希望都市人寻找内心的平静,愉快度过生活时光。”李宏亮将身体和心灵都安置在庐州土陶博物馆。

创作之余,李宏亮着力打造李氏土陶传习基地,与蜀山区中小学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也在蜀山区文化馆开设公益课堂、暑期培训班等,让更多人了解土陶,感受“土与火的艺术”。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和呼吸,也为李宏亮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创作素材。李宏亮潜心打造与陶土有关的“桃花源”,赋予大小岭南悠远悠长的艺术想象。

 

既圆市民田园梦,又念村民致富经

 

2018年,周子夜和其他4个合伙人揣着凑来的40万元,决定在小庙镇五十墩社区打造一片西部农场,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按照旅游休闲与农业相结合思路,他们将农场打造成为可以容纳大型聚会的场地,把企业团建和家庭聚会延伸到田间地头。近年来不断升级运营理念,增种了130多亩的果树以供采摘,租赁12户闲置村居,改造成会议厅,今年又增加了游泳、足球场等运动设施……由于定位准、服务优,农场的营收逐年增长,2023年接近500万元。

“为了让我们踏实创业,从区里到镇里再到村上,不仅帮我们解决了水、电问题,还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将双向双车道的柏油路修到了农场口,交通方便加上区位优势,对未来很有信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周子夜和团队一直反哺乡村,吸纳附近农民帮忙耕种、采摘,提供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周子夜表示,未来,他们将发挥农场的“纽带”作用,整合周边的采摘园、牛羊肉市场、乡村客栈等资源,把蜀山的美丽乡村推向更大的舞台。

 

(王辉 陈三虎 孙雨静

刘晓朦 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