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驭“风”起飞 乘“风”而行
西太湖探索“水陆空”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张可馨/文 吉宇/图) 上周六,一架外观橙红色涂装的罗宾逊R44II型直升机载着3名游客,从西太湖国际露营岛二期停机坪起飞,沿湖岸线飞行至“滆湖之星”观光塔。绵延浪漫的湖岸线,疾驰而过的高铁,像积木一样的标准厂房……飞“阅”“长三角最美湖湾城”,让游客大呼过瘾。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千米以下的天空越来越“忙”。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100多座城市发布了200多部有关低空经济的政策性文件。
今年7月,《常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发布。武进也加快创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直播间里卖直升机的中联航空、瞄准系留无人机细分领域的优埃唯智能科技、聚焦无人机智能伞降系统的小域智能等,都在蓄势高飞。
为实现低空“起飞”,西太湖依托低空开放条件好的优势,深耕“低空+文旅”“低空+运动”场景。9月28日,西太湖低空经济示范区项目对外试运营,总规划面积2.3万平方米,包括西太湖低空观光区、临湖文商旅融合区、元宇宙国潮区和新能源露营体验区四大功能区域。
“自试飞以来,已接待800余人次进行飞行体验。”常州西太湖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勤介绍。目前,西太湖低空经济示范区开通两条航线,西太湖国际露营岛二期至“滆湖之星”观光塔的航线时长约10分钟,西太湖国际露营岛二期至滆湖服务区的航线时长约20分钟,飞行高度保持在200米左右。
低空经济大有可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依托西太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计划开发空中游览线路,推出eVTOL观光飞行、航拍等多样化互动项目。”常州市西太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媛透露。
因湖而生、因湖而兴。坐拥177平方公里的滆湖水面,独享北岸14公里“黄金岸线”,倚靠最优自然生态,西太湖打响“文旅牌”。
多年来,西太湖打造了揽月湾、“滆湖之星”观光塔、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西太湖国际露营岛等精品旅游景点;集聚了武进曲棍球基地、奇峰水上运动俱乐部、米兰游艇俱乐部等体育旅游体验项目;落成了雅集园、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油灯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载体……
今年9月,全市首艘氢能混动游艇在西太湖首航;11月2日,2024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如今,西太湖再次驭“风”起飞,乘“风”而行,集齐“水陆空”,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