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22日

生生不息的力量

合肥市琥珀中学教育集团五里墩校区

七(1)班 周语禾 指导教师 胡玉洁

 

一个时代的光彩,由千千万万微光汇聚;一个国家的富强,在芸芸众生只争朝夕。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把铁锹培新土,一柄锄头映初心。爷爷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年近古稀的他如今依然在土地上不辍劳作。记忆中,老家的宅后有片瓜田,我和爷爷去种西瓜。散苗,培土,浇水,满头大汗,却不亦乐乎。我问爷爷:“这么大年纪了,您为什么还要劳作?”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都进城去了,这么多肥沃的土地荒芜实在可惜。只要我还能干的动,就不想歇着。”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劳作了一辈子的中国式农民。他就像一个游荡在田园的孤独客,藏着柔软藏着深爱,醉心于侍弄,田园梦,也许就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父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他通过教招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理想的丰满却遇上了现实的骨感——生源差,基础弱,习惯散漫。如何关爱这群学生?父亲说,爱,是教育的源动力。印象中,已四十出头的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劳作。晨曦初露,他就奔走在上班的途中;夜幕降临,他仍伏案在办公室辅导学生。他总跟我说:“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把课上好,就是最高尚的师德。”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我是一名中学生。劳动也是我初中生活的一部分。在深秋的公园里我和同学一起扫落叶,在初冬的长街为环卫工人递上一杯热茶。打开记忆的诗行,校园中的“三分菜地”在我的照料下日益翠绿。“劳动教育走进校园”,这里,就是最好的见证。爷爷常常叮嘱我,“好好读书呀,以后回乡种田都要知识和技术。”我总是频频点头,站在田间地头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哪有什么田园牧歌?每一位乡间的祖辈呀,都是用汗水滋养这片土地,用劳动支持后辈前程。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打断思绪,是爷爷的电话,“老家的红薯可以收获了。”父亲招呼我说:“走,一起回乡劳动去……”

 

教师点评:文章运用诗意的语言叙述了三代人对劳动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夹叙夹议,脉络清晰。文辞优美,大量的排比句的使用增强语势。结尾以三代人的对话回扣主题,具有画面感,余味悠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