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8日

“中国环境谷”企业数量5年增长10倍

日前,“中国环境谷”3家企业产品成功入选2024年合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简称“三首”)。短短五年时间,谷内节能环保企业数量扩大10倍,从近40家增长至400余家。连续五年产值增量超100亿元。

院企合作新模式让企业受益多

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光学专业博士团队在“中国环境谷”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激光光谱检测分析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用户涵盖生态环境、气象、应急等政府部门和石油、石化、钢铁、化工等工业企业。

去年,该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合作设立了激光光谱监测装备及应用系统联合创新发展部。作为一种院企合作的新模式,让企业感觉受益良多。

“技术方面可以共享科研资源和信息,大大加快了研发速度,依托环境研究院资源优势,我们的产品也多了在新领域、新市场上亮相的机会。”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俊峰表示。

对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而言,则肩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环境监测与治理、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打造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责任。本次通过推动科创企业与研究院牵手合作,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新兴产业升级和发展。

打开共研共投共创共享新局面

产业生态发展的强大感召力,源于创新。

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发挥辖区企业细分领域技术优势,2024年,蜀山经开区管委会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几经商讨,在结合其他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出院企共同设立联合创新发展部概念。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肩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环境监测与治理、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打造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我国环境科技与产业跨越发展的责任。

本次通过院企共同设立联合创新发展部,可以采用研究院和企业高层次人才互聘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项目制攻关研发。

目前,首批参与院企合作的6家谷内企业,在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已启动5项委托任务,签订横向合同金额已近1300万元。

其中,由岑锋科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共同申报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项目”荣获2024年第三届中国光电仪器品牌“金燧奖”,展现了“中国环境谷”技术在光电行业领域的标杆地位。

400余家重点企业实现聚集发展

自2023年以来,蜀山经开区全面调研摸排环境产业链条分支,编制环境产业链图,对照产业链条和头部企业精准招商,招引中海蓝航等30余家环境治理领域龙头企业落户。

通过外引内联,搭建平台。连续多年举办院士峰会等高端峰会,组织召开含氟废水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一系列场景应用对接会,多项技术和产品创新引来广泛关注。

“我们还先后组织近百家谷内企业走出去,赴江苏、山东、界首、铜陵等9个地市,为当地绿色发展带去环境谷解决方案,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已促成项目合同总额近1.6亿元。”蜀山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专班负责人介绍。

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上市企业27家,拟上市企业4家,节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重点企业400余家,发布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31项。

(徐明 季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