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要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筑牢生态防护网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本文字数:1247

本报讯(记者 顾莹 李殷浩)今年3月1日是《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四周年。四载春秋更替,江阴悉心呵护一江碧水东流。《长江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加强对长江流域船舶、港口、矿山、化工厂、尾矿库等发生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江阴临港化工园区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的试点,按照“以空间换时间”思路,快速构建起园区“水污染三级防控体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江阴临港化工园区依江而建,总占地面积6.12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位于园区东北角的江阴华西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液体化工品仓储、周转服务的第三方仓储企业,仓储总容量达30万立方米。“我们厂区原有小型事故应急池不符合相关建设要求,公司近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对事故应急池和雨排口进行升级改造。”江阴华西化工码头有限公司安环总监覃然介绍,“改造中增加了转输泵,将库区应急池与化工园区应急池连通,确保污染物能够有效容纳和转移。”

入驻江阴临港化工园区的35家企业,包括华西化工码头在内,均属于“三级防控体系”中的第一级。这些企业严格遵循“风险单元—管网应急池—厂界”的“三道防线”建设要求,对应急池、雨水闸阀、转输泵等设施实施扩容改造。同时,各企业还安装了雨水排口智能闸控系统,与园区智慧监管平台相连,实现了雨水闸阀“手自一体、远程控制、一键启闭”的智能化管理。

在完善企业一级防控体系的基础上,江阴临港化工园区进一步强化了整体应急能力建设,在西片区新建一座总容积达1万立方米的公共应急池,并将汉邦石化、海伦石化等企业的事故应急池纳入园区公共应急空间体系,有效拓展了应急容量。“我们充分利用企业周边沟渠,建成4座总容积3000立方米的应急缓冲池及配套废水提升装置,同时新建10公里输送管线,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互联互通、双向传输’事故废水转输网络,实现了事故废水的快速跨片区转移。”江阴临港化工园区党委委员沈雷表示,在一、二级防控体系之外,该园区还建成第三道防线,通过在中心河上建设4个固定闸站并设置临时筑坝点,采取落闸、筑坝的方式构建临时应急空间。一旦事故发生,可通过抽空河水腾出总计9万立方米的应急空间,严防污染“出园区、入长江”。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临港化工园区还采用VR等先进技术,将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和企业雨污排口在线数据接入园区平台,并通过高空瞭望视频、无人机定期巡航、走航车动态核查等手段,自动识别异常,快速发出预警,掌握园区水环境质量变化,实现环境风险动态“一张网监控”。

青山如黛,碧水如画。近年来,江阴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统筹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通过“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把原来23.4公里的生产岸线压缩至16.8公里,“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在清澈的江面上乘风戏水,东方白鹳等鸟儿在江边湿地栖息停留,“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生态T台让百姓生活绿意盎然,江阴用实际行动守住绿水青山,绘就幸福生态画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