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侨乡视线
2025年04月04日

千年仙蒲:造纸业兴衰下的历史华章

仙蒲毛竹资源丰富

在太姥山西部的深山老林之中,隐匿着一座古老的村落,名为仙蒲,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隶属于磻溪镇。

据林氏族谱记载,林氏祖先于一千多年前从福建的兴化平原,也就是如今的莆田、仙游迁徙而来。为使后代子孙铭记祖先的出处,族人分别取仙游、莆田的第一个字,组合成了村名仙蒲。

初到仙蒲的林氏肇基先祖,环顾四周,只见连绵起伏的高山上荒草丛生,脚下的土地狭窄贫瘠,他们的眼中满是沧桑与无奈。然而,既已在此安身,便只能随遇而安。

先祖们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地一点点开垦脚下的荒地,在荒山上植树种竹。一代又一代,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却始终未能摆脱贫困的枷锁,但脱贫致富的念头却始终萦绕在林氏先祖的心头。

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至元大德初年,山上的竹林已然繁茂如竹海。望着漫山遍野的毛竹,林氏先祖灵机一动,造纸的念头油然而生。说干就干,第六世祖五十公毅然引进造纸技术,创建了竹纸加工坊。

自此,仙蒲的造纸业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鼎盛。

宋朝嘉泰年间,从仙蒲通往霞浦三沙的古驿道上,肩挑纸张的挑纸工络绎不绝,仙蒲的纸张通过三沙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而三沙新鲜肥美的海鲜也随之进入仙蒲,故而当时的仙蒲有了“小三沙”的别称。那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知道三沙有哪些海鲜售卖,只需到仙蒲走上一遭便可知晓。

随着造纸业的蓬勃发展,造纸的主要材料毛竹因长期大量砍伐,逐渐供不应求。明崇祯年间,仙蒲第十七世祖梅济公开始培植苦竹,并尝试用苦竹造纸。用苦竹制造的纸因带有苦味,不易招虫,保存时间更长,而备受人们青睐,尤其适用于书写契约、签订合同等。

造纸业的繁荣昌盛,极大地促进了仙蒲经济的发展。先祖们凭借纸张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建造了54座豪宅,其中林文斋公宅、林桂英公宅、林瀚炜公宅、林丽川公宅更是豪宅中的佼佼者。这些豪宅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气势,又兼具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其防潮板采用宽35厘米、长320厘米的红豆杉木板,不仅使房屋坚固耐用,还起到了防腐烂的作用。

老宅的雕刻,无论是屋柱梁架、掌拱铆钉,还是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皆栩栩如生。这些红豆杉防潮板和精美的雕刻,不仅见证了主人昔日的辉煌,更彰显了主人的睿智。

如今,300多年过去了,仍有25处清代古民居保存完好。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仙蒲先祖运往三沙的纸张累计达上百万吨,其经济总价值至少折合几百万两黄金。

仙蒲的造纸业在中国农村造纸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仙蒲先祖也因此富甲一方,声名远扬。

进入20世纪50年代,政府在仙蒲创办了“仙蒲卫生纸民办造纸合作社”。然而,1965年,造纸厂停业。直至1987年,仙蒲村最终停止了造纸。曾经繁荣了两个朝代的仙蒲造纸业,就这样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如今,当我们拨开萋萋芳草,依然能依稀看到当年的造纸遗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 王雪平/文 张晋/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