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要新闻
2025年04月12日

以“霞客”之名探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

“五千亿江阴”,乘科创东风再出征

□马薇 俞圣彤

本文字数:918

编者按

4月11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五千亿江阴”,乘科创东风再出征》的报道,关注江阴迈上科创新征程。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公元1607年春,一代“游圣”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迈出了云游天下的第一步;400多年后,178万暨阳儿女赓续徐霞客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滚石上山、接续奋斗,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托举起一座万众瞩目的“5000亿之城”。

时代的跃迁,在不经意的量变中引发质变;历史的新篇,在接续奋斗中接力挥写。

今天,江阴又处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江尾海头处,一江春水动海潮;站上新起点,江阴奋楫立涛头——“朝碧海暮苍梧,为有期许再出征!”

再出征,

锻造产业创新领航城

3月18日至20日,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率领全市党政企代表团赴上海、苏州、杭州考察。“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团重点考察对象。

作为全市规划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江阴近年来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创新路径。去年以来,长三角国创中心混合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暨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成功签约,“互联网+政务网”DeepSeek完成本地化部署,江阴智算中心如期投运……江阴以AI为牵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焕新、战新产业向强攀登、未来产业向新而生。

与此同时,江阴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始在“AI+”的新赛道上先行先试、奋力向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海澜集团实现布匹AI视觉检测,兴澄特钢让高炉“黑箱透明化”,盛合晶微大幅提升芯片封测环节的瑕疵检测精度……产线重塑、管理重构、模式重建——江阴正在以县域之力,定义“中国制造”的未来。

于江阴而言,产业为根,制造为要。以产业规模论,江阴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250的GDP,荣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二连冠”;以制造实力观,江阴以62家上市公司、42家中国500强企业、超7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稳坐“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宝座。

产业强县,也曾一度面临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的桎梏。

2021年,江阴吹响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冲锋号。“工改三年大会战”,江阴累计腾退盘活提升工业用地3.88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66万亩。在这些“腾”出来的土地上,先后“换”来“345”现代产业集群项目104个,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

(下转A2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