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脂肪肝、心肺衰竭……
过度肥胖小心疾病都找上门!
□张祥
29岁女孩的突围
29岁的小婷(化名)因过度肥胖来到江阴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减重专病门诊就诊。医师刘金春了解其情况后,认为小婷应该不是单纯的肥胖。随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小婷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都偏高,胰岛素水平、性激素水平也出现了明显异常。小婷已经患上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
最初,小婷选择了“服用药物+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及体重,但是坚持了3个月,血糖及体重数值还是居高不下。小婷再次向普通外科的医生求助,经过充分的评估,城中院区普通外科一科病区主任邵国益为小婷实施了减重手术。术后一个月,小婷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的数值均恢复正常,体重也下降了约20公斤。
刘金春表示,减重手术能让1年后的糖尿病缓解率达到75%—85%(糖化血红蛋白能长期控制在6.5%以下),对于患病时间短、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心肺衰竭患者的生死觉醒
小王(化名)平时食欲比较旺盛,有时候吃一顿饭甚至要点3份外卖,体重很快便飙至150公斤。起初,小王觉得胖就胖点,也没在意自己的体重。直到有一天,小王因为走路气喘紧急去往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后发现,因过度肥胖,自己的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心脏明显增大,肥胖真要命!
邵国益团队联合了心血管内科、运动康复科、营养科为小王制定了“改善心功能+控制饮食+运动”的计划。一周后,小王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也减轻了2.5公斤。经过这次的住院治疗,小王下定决心减重,在邵国益团队的帮助下成功减重了42公斤,心肺功能恢复正常,复查CT显示心脏体积明显缩小。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病都与肥胖相关。对于肥胖患者,BMI值每增加1Kg/㎡,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就会增加5%—7%。此外,肥胖还会引起高血压、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等相关疾病。
邵国益表示,减重并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当体重严重超标时,人体的代谢相关激素调节系统已经发生异常,光靠“少吃、多动”,减肥的成功率非常低。小婷的糖尿病、小王的心肺衰竭,本质上都是肥胖引起代谢综合征的连锁反应。减重需科学地对症下药,通过精准评估(如代谢指标、激素水平、心肺功能),为患者匹配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全程跟踪管理,才能避免盲目减重的风险。
减重专病门诊
江阴市人民医院已于2023年开设减重专病门诊,以“精准评估、全程管理”为核心,通过营养评估、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手术减重等多维方案,成功帮助数百名患者科学告别肥胖困扰。
门诊时间:每周六上午
门诊地点:江阴市人民医院城中院区门诊一楼3号诊区最西端走廊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呈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