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圣柳下惠的传说
编者按:孝直镇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坐怀不乱”的德性之光穿越春秋,映照出“以和为贵”的处世智慧;这里,因“护院忠仆侄尽孝”的义举得名,孝道血脉绵延不息,化作乡野阡陌间最温暖的传承。《新平阴》报编辑部联合孝直镇在本版开辟《柳下和风》专栏,带您走进“孝”“和”文化的源头活水,聆听古圣先贤的智慧回响,见证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生动绽放。
展禽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和”文化,是中国“和”文化的奠基人之一,是“道继唐虞,学开孔孟”,是儒家思想的先驱。近年来对和圣柳下惠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和圣柳下惠的传说》收入平阴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收入济南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成功申报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下惠是早期鲁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地理环境看,当年平阴南部先属鲁国,是鲁国的西北边陲,后属齐国管辖。展洼村北不足五公里的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古时称都君庄),与平阴县柳滩村相邻,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左丘明的故居。西北方向10公里处,平阴县孔村镇有古杏坛村和古紫盖山(今孔子山),山上有夫子(孔子)教书堂和孔庙古迹。由此可见此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地位。柳下惠的历史故事能够在当地广为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也就不言而喻了。现选择部分传说如下:
一、坐怀不乱
春秋时期,柳下惠26岁,那年的大寒季节的一天,柳下惠外出访友,因路途比较远,回来时天色已晚,城门早已关门落锁,进不去城就只好在城门外过夜。到了夜里二更时分,冷风嗖嗖,寒气逼人,柳下惠寻见一处破庙,急忙躲进庙里避风取暖。柳下惠走进庙里,看见有一模样挺俊的贫家少女,身着单薄,被冻得昏迷不醒,躺在地上。出于同情,柳下惠恐怕该女子被冻死,就解开上衣把女子揽在怀里,并且用自己的衣服给她裹上。柳下惠怀着无限的怜悯之心,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冻僵的少女。二人整整坐了一夜,直到天亮,柳下惠和该女子没有发生非礼的行为。据说这一女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来试探柳下惠的。柳下惠纯洁、善良、高尚的美德,被后人作为做人的楷模,一直传颂了二千多年。
二、坐槐不乱
春秋时期,一个夏天的晚上,柳下惠外出回家的路上,天正值下大雨,无奈,柳下惠在一个破庙里避雨寄宿。不多时,一个漂亮女子也进庙里避雨,浑身都湿透了。该女子要拧掉衣服上的雨水,以免受凉,柳下惠按照礼节避让,就到庙外的一棵大槐树底下将就着坐到了天亮。
三、授词退齐师
传说鲁僖公二十五年,鲁国大旱,庄稼都枯死了,军民都吃不饱,齐国趁机出兵攻打鲁国。鲁僖公召集众多大臣到廷堂商议何计退兵。结果众大臣无计可施,无人敢带兵抗敌,鲁僖公面带难色。不一会儿,身边待从耳语鲁僖公说:"展禽文武全才,可退齐兵,可惜已罢黜在家,恐怕难以请出,展禽的儿子展喜在朝为官,可请展喜回家请展禽抗齐?"接着,鲁僖公派展喜回家请展禽。但展禽称病不出,授计于儿子展喜。展喜依计而行。首先劝鲁僖公放下架子,摆出追求和平,不愿战争的态度。接着展喜来到齐鲁边境,见到齐国军队,先送上牛羊、玉帛、陈酒等礼物,再重申周天子的命令,责备齐国没有遵守齐鲁两国先主早已签署的互不侵犯的和平约定,以周天子之命抗却齐国军队,义正辞严。继而再称颂齐国先主,寄厚望于孝公,措辞委婉,语气平和。结果,经展喜一说,齐孝公一看鲁国力主和平有诚意,且从犒齐师猜测鲁国定会早有准备,即使硬攻,也未必能胜,只好退兵而去。据说展禽这次授计儿子展喜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事在鲁国传出后,更是名声大噪。
四、黑龙江上战黑龙
传说柳下惠命殒归天后,变成一条金龙,又称展大王,被玉皇大帝封为水部元帅,掌管天下水权。有一年,玉皇大帝曾命令展大王去黑龙江上战黑龙。原来黑龙在黑龙江上作恶多端,常常发洪水淹没良田,百姓遭殃,受尽它的残害。展大王接到命令后腾云驾雾来到黑龙江,降入冰冷的江水,与黑龙搏斗。黑龙凶恶残暴,金龙机智勇猛,二龙战了三天三夜,直战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终,金龙战胜了黑龙,并将其带至天庭,玉皇大帝要把黑龙抽筋扒皮,处以极刑。展大王说情,只要黑龙不再作恶,利于百姓的事多做,就可以让他掌管黑龙江,且不要处以刑罚。黑龙感恩,仍下界到黑龙江,但从此再不敢作恶。
五、淹关东遭贬
传说,柳下惠归天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水部元帅,掌管天下水权。山东老家就沾老大光,年年风调雨顺,收成也好。家乡的人也就特别敬重柳下惠,逢年过节供养他,比对天爷爷还重视。柳下惠还时不时地回家看看。他老家是展家洼(今平阴县孝直镇展洼村),回来时,都是变成一条金色蛇,尺把长,驾着一块云彩,飘飘地落下来,浑身金洒洒的,头上有个"王"字,两只小眼睛,透明剔亮,哧溜溜地爬到八仙桌上,在铺着红布的盘子里盘成一盘,小尾巴直摇晃。柳下惠是展家的老祖宗,展洼的人都烧香磕头,敬迎祖宗光临。
后来,这事慢慢地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好不生气,心里想,怪不得这几年见不着山东的香火了,闹了半天都敬给柳下惠了,好人都叫你为了,往后谁还恭敬我。不行,我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老天爷玉皇大帝这一吃味嫉妒不要紧,山东就得遭殃。真格的,老天爷传下圣旨啦,叫柳下惠带水去淹山东,柳下惠作难咧,自己的家乡不能淹,可玉帝的圣旨谁敢违啊!违者,轻了罢官,摘乌纱帽,重了杀头抄家诛灭九族。柳下惠啊,左右为难,成天价愁得茶不思,饭不吃。
柳下惠的夫人有点耳背,见丈夫成天价犯愁,就问:"咱日子过得好好的,你愁么?"
"愁么?玉皇大帝叫我淹山东,不知是哪股子邪劲使的!"
"什么?叫你淹关东?"柳下惠一听,就想给她两句难听的,心里说,聋着个耳朵,还净打听事?哎,脑子一闪,他想出个主意,我何不带水淹关东,关东荒无人烟,事后追查,我就说耳背,听讹了。"山东"听成"关东"啦,先保住家乡再说。
打定主意,柳下惠带着大水直扑关东,把关东淹了个苦,关东那大片土地,淹了个一马平川。
传说,秃尾巴老李也是管水的。淹了关东,他知道是柳下惠耍了心眼,到玉皇大帝那里把柳下惠告下啦。玉皇大帝一听,火冒三丈,生生地把柳下惠革职罢官,押进了监牢。秃尾巴老李呢,觉得还不解恨,没让玉帝知道,带上水去淹山东。不过他没有保住密,正在监牢的柳下惠听说后,就叫看监的告给了玉帝。秃尾巴老李不光没淹成,也被革职,也押进了监牢。
不知过了多少年,柳下惠回家一次,仍然变成一条金色的蛇,金洒洒的,头顶上有个"王"字,不过不如以前精神啦,那两个眼总是含着泪水,展家洼老家的人呢,知道他是为了保家乡才遭的难,更敬重他了,还是每年给他上供,比以前更丰盛了,供必"三牲",还在展洼正前方,柳河沟的北面,给他修了"和圣祠",塑上他的像,祖祖辈辈地纪念,不忘他的大恩大德。
六、扬子江正人
柳下惠为鲁国士师,曾经是掌管刑狱的官。传说春秋时期,柳下惠奉周天子命令,到长江下游修筑桥梁,不料落水而死,死后变成一条水龙,人称展大王。
几千年来,人们乘船渡江的时候,开船前,船夫要先问船上有没有干过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人,如果有就赶快下船,否则,说什么也不开船。据说一次行船,船上已满了人,船夫问时,没有一个说干过坏事,也没有一个人说违过法乱过纪,都是好人。于是,船夫启航,但船到江心时,船身迅速下沉。船上的人,个个惊慌失措,呼天抢地,恐怕葬身到江里。船夫愤怒地质问船上的人,到底有没有干过坏事违过法乱过纪的,如果有抓紧出来说。其中有一个吓破了胆,出来承认说以前在某地干过坏事。众人都说要将此人投入江中,那人吓得脸如蜡黄,对着江面和众人一个劲地磕头,头都磕出个大血疙瘩,声称回去后赴法自首,请求饶命。船夫可怜他,只好把那人的衣服投入江中代替。船马上恢复了原状。据说做过坏事的那个船客,事后主动向当地掌管刑狱的衙署自首赴法,改正过错,最后步入正道,且每年夏季要到长江边上祭奠展大王柳下惠,以报其大恩大德。
七、虔诚祭蛇
传说柳下惠因淹关东被玉皇大帝治罪,而山东父老都非常感激柳下惠。在行刑前,下界的山东父老都跪拜祈祷。柳下惠对玉帝说,山东人最敬重天帝,关东人长年不纳贡,最可恶,保山东淹关东,最能表现天帝的公正公平。你看下界的山东父老都非常感激您的不淹之恩,都在向您跪拜谢恩呢!天帝一看,果然这样,龙颜转怒为喜。其实,山东父老不是在跪拜玉帝,而是在感激柳下惠的救命之恩。
据说,柳下惠每年都回家乡一次,旱天带来雨,涝天带走水,使家乡免受旱涝之灾。人们都说,柳下惠回来时,变成一条金色的蛇,头是方的,眉头间有一个"王"字。遇到带"王"字的蛇,尺把长的,便用盘子接入家中供奉,族人都来朝拜。一般住三五天就走。走的时候,族人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用八抬大轿相送,很是热闹。送到村西不远的汇河,轿夫再也抬不动了,于是,由德高望重的族长,请大王下轿到汇河岸上,不时,金蛇对着送行的人,把头三点,然后隐入水中。不一会儿,便见水雾腾空而起,大王驾云乘风绕人们头顶飞行三遭,然后向天宫(孝直镇的一个村)方向飞去。众族人跪拜好久,口祝大王一路平安,祈求明年再来。直到再也看不到大王的影子了,众族人才回展洼村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