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6日
早安,南七
清晨7点,76岁的独居老人胡阿姨熟练地点开群聊,发送语音问候:“群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共同为健康加油”。
随后,群内陆续弹出多条老人们分享的晨练照片和语音打卡,这是街道“早安南七”互助社群的日常场景。
一直以来,南七街道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今年3月,街道打造“桑榆守护”为老服务项目,线上建立“早安南七”互助社群,线下通过物业、社区、街道、慈善组织四级联动开展探访服务。推出“早安打卡+四级探访”服务模式。
通过每日问候接龙、分类推送健康养生、反诈案例等实用内容,让老人运用科技化手段提升生活便捷度。
同时,设立“双轨”积分制,除老人打卡获取积分外,子女通过陪同学习、分享视频等也可以获取积分,以此来引导、鼓励子女多关心老人,多参与老人生活。
“早安南七”运营以来,群内月均互动量超150次,累计服务老年人110余人次,成功发现并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22件。
家住丁香家园的齐阿姨,今年75岁,是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有慢阻肺,一活动就会出现气短的症状,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前几年因病去世,小儿子工作在外,无法时时照顾到老人,前不久齐阿姨不慎摔伤了腿,腿伤后更是行动不便无法上下楼,只能依靠小推车在屋内缓慢行走。
“每次都麻烦你们帮我去买菜,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近日,社区志愿者都会固定去帮助齐阿姨买日用生活品。
“王奶奶,今天血压测量都正常。”在南七街道基础性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于医生一边收起血压计,一边细心地叮嘱着注意事项。这一幕幕暖心的场景,正是街道“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街道整合志愿者、在职党员等力量,组建了5支共145人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有针对性地结对帮扶。
此外,对孤寡、重残等特殊老人实行分级管理,建立明细台账。目前,已开展结对帮扶15组,排除风险隐患23起,解决紧急困难6例。
“你们每次办事都使我非常非常的感动,你们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大人民的贴心人,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工作人员,是党的优秀干部……”家住丁怡家园的王奶奶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南七街道。
原来,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郁谆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王奶奶的孩子是精神障碍患者,了解家庭的实际困难后,耐心解释政策,及时帮助其办理了精神病药补。
不久前,92岁的谢爷爷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赠于科企社区工作人员朱玉玉,谢爷爷说:“每次入户探访,小朱都问长问短,还手把手教我用智能手机,从开机解锁到视频通话,每个步骤都反复演示,特别耐心细致,我现在也能每天早上在群里发语音了。”这一信一画,不仅是群众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更是党群连心的最好见证。
据了解,“四级探访”制度实施以来,共服务老年人40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个,有效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水平。
“桑榆守护”项目由街道各社区党委牵头,社区党委书记抓总抓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空间,搭建志愿服务和文娱活动平台,开展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法律咨询等综合为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
从志愿者手把手的耐心教学,到“早安问候”的温暖传递,从“四级探访”的暖心关爱,到特殊困难老人的满意度提升,正是南七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用红色纽带,串起基层治理中一幅幅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
(张颖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