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金沙文明行
2025年05月23日

居家上门暖心服务 百岁老人幸福时光

护理员培训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政府出资,机构服务,我区结合实施“坛有颐养”民生实事而开展的居家养老援助服务项目已进入第5个年头,惠及城乡千家万户老人。随四世同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稽查工作人员走进儒林镇的3位百岁老人,能明显感受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关爱、陪医就诊等特定内容的上门服务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老人见面总说“我想你的”

“我想你的。”这是101岁老人徐红英每次与护理员练建琴见面时必说的一句话。老人有5个女儿、1个儿子,除了嫁到常州的一个女儿外,她每月轮流随另外5个子女生活。

练建琴原先在企业上班,退休后经专业培训、考试,取得养老护理员证,加入四世同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行列。3年下来,她现在每月服务416人,其中以80周岁以上的关爱对象为主。

“刚开始,许多老人和家属带着将信将疑的眼光看我们,有的敲过好多次门才让进。”练建琴说,好在自己住的村与他们靠得近,不少人本来就认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很快具体了解到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政策,上门服务也越来越受信任。徐红英是她服务对象中唯一的百岁老人,老人生性随和,到了哪个女儿家,都会主动走出门和邻居拉家常,还帮他们在门前的自留地里除草。

徐红英的小女儿说,她和姐姐都把老母亲当成“宝”,每月轮到去谁家住,都会及时把母亲接到各自家中。她与3个姐姐分别住在儒林镇的柚山、南社、后庄等村,练建琴也就每个月跟着老人转,总是提前问清老人住在哪个女儿家,然后预约上门服务。轮到老人上金坛城区儿子家住的那个月,练建琴会预先征求老人意见,或提前服务,或及时补上。

“都是享国家的福噢。”徐红英在居家上门服务工单上边按手印边说,年纪大了,视力模糊,自己剪指甲、脚趾甲确实困难,有护理员定期上门服务,真是帮了大忙了。

护理员“把服务对象当长辈”

家住柚山村的钱如林今年101岁,他的老伴杨玉芳也97岁了。夫妻俩生有2个儿子、4个女儿,他们平时的生活起居由74岁的大女儿钱菊芳照顾为主。

“别看爷爷是百岁老人,不仅生活完全自理,平时还都是独自搭车上银行取钱。”同住一个村的四世同堂护理员钱胜琴,按辈分称钱如林为爷爷。在她眼里,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是他不喜欢闲在家里。钱如林每天上午步行到1公里外的村老年俱乐部茶馆喝茶,下午听地方戏,吃过晚饭常沿着河堤散步,还经常帮住在对门的小儿媳加工手工产品。

把服务对象当作长辈,上门服务就是为长辈做些事,这是钱胜琴的工作理念。她原先在儒林卫生院检验科上班。退休后,轮到她上门找老人及家属了,自然要比在医院里工作时辛苦,但每次上门为老人服务后,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她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理发、剪脚趾甲、足部按摩,钱胜琴每次一进家门就忙个不停。”钱如林的大女儿说,每月上门同时服务两位老人,特别是她的母亲腿脚不太灵活,许多事有钱胜琴帮助,让年纪也已不小的她省劲不少。

家属感叹“服务超时是常事”

“老人喜欢热闹,每天下午都会让家人陪着出去转转,顺便看看村上人抓纸牌。”说起湖头村上102岁的朱细芽老人,四世同堂护理员孙玉芳很是亲切。她说,老人这几年听力差了些,但大脑清晰,每次见面都问这问那,沟通并不困难。

老人靠二儿子曹国庆生活,二儿媳陈金凤在家全力照顾老人。72岁的陈金凤说,孙玉芳每次上门服务一刻不停,帮老人理发、剪指甲、锉脚趾甲。冬天为老人洗头时,有她搭把手,要好得多,服务也就常常超时。

“做护理员4年多了,目前400多名服务对象中有3位百岁老人。”孙玉芳说,同住湖头村的周艳娣老人101岁,峙屽村的于秀凤老人100岁,两人生活都能自理,还帮着子女种菜、做饭。每次见到她上门服务帮着理发、洗头时,她们都显得很开心。

杨成武 赵鹤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