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萌的“花圆子”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八(6)班 郭一萌
“小萌娃,快把方凳搬来,咱们要给小宝做周岁‘花圆子’!”妈妈捧着半盆莹白的糯米糏,说要给小侄子周岁生日办提盒。
“啥叫花圆子?为啥做花圆子?为啥非得用糯米糏?”我好奇心爆棚,脑补“花圆子”像一朵盛开的花,“我侄子过生日为啥要做花圆子?不是吃生日蛋糕吗?”
妈妈熟稔地一边用开水调和糯米糏,一边用手捏试着糏泥软硬度。“老辈人说,糯米最是黏连,能把福气都团住。”妈妈的手腕翻转间,雪白的熟糏团子渐渐透出玉色。“从前娃娃满月、婚嫁乔迁,哪家不得做上几屉?看着是吃食,实则是门老手艺——做花圆子很复杂,一半生糏一半熟糏,要揉的很有韧性才好吃,但韧性足了又很难做花型,所以速度要快,在花圆子底胚还潮湿热乎的时候就必须把花型做好,最后还要涂一层糖水防皲裂。”
案板上的青瓷碗叮当作响,母亲变戏法似地摆出各色“土兵器”:磨得锃亮的铜镊子,钢笔帽在晨光里泛着幽蓝,连酒瓶盖都被磨成了花瓣模子,那红豆绿豆像撒了一案板的玛瑙翡翠……最妙是那叠竹衣壳,薄如蝉翼的竹膜被裁得方正,透着山野的清气。
“现在生日蛋糕一摆,礼盒一摞,倒是省事。”妈妈很是感叹和怀念,指尖却不停,将糏团塑成个憨态可掬的寿桃。剪刀尖灵巧地游走,底缘绽开一圈细密牙口,然后镊子上阵捏成叶子状,再用少许糏搓了好多小圆子捏扁按在“桃子”上,食指拇指挨个轻轻一捏,圆圆的花瓣迎春怒张……我看得入神,忽见几点朱红落上桃花——原是母亲拈着红豆,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糏团上。
“咱们扬中的糏塑(即花圆子)2016年被列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目前西来桥镇‘糏文化艺术馆’正努力将糏塑转化成可以永久收藏的艺术品呢!”我读手机里报道的功夫,两条锦鲤又跃然案上:母亲用毛线针勾出粼粼水纹,天竹叶裁成摆尾,鱼鳃还沾着金箔似的糖霜。来看热闹的邻居婶子直咂嘴:“这活鱼似的,下锅煮了可不造孽!”满屋哄笑中,母亲又捏起新团,十指翻飞如蝶。节节高的竹笋,寓意吉祥的百合,三条腿的金蟾,姿态各异地在妈妈手中诞生……
妈妈手中每一个“花圆子”都让我耳目一新,重头戏还有那各种造型的小鸡仔!“小孩周岁,地方风俗会做些小鸡,老人大寿要做些福禄寿喜的寿桃,结婚满月石榴不可少,小孩子生日还得加带根青菜两棵,老人生日和结婚满月都是带根万年青……”妈妈做了一群形态各异的小鸡,最后还做了两只大鸡背小鸡,我仿佛进了童话国,看到一群小鸡在狂欢!
最后这些花圆子一个个坐上竹衣壳,头顶翠绿的天竹叶,满满一大桌迷眼的“花圆子”,每一个都美的无法比较,糖水涂过更是晶莹诱人。
第一次接触这萌萌的“花圆子”,就让我了解了扬中精彩璀璨的糏文化,扬中糏塑亮相过中国花馍艺术节,也走进了校园和社区,作为扬中人,我们期待未来会把糏塑造型与北方历史悠久的面塑工艺融合,将这一指尖艺术在华夏大地绽放并流传。
(指导教师:戴美蓉)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