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苑
2025年06月18日

竹香里,又一春

本文字数:924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八(17)班 徐瑞谦

 

春阳穿透云层,将清明时节的雨意酿成琥珀色的光晕。和风起处,柳丝蘸着清潭写意挥洒的韵律,引领我走进竹编艺术的千年长卷。

竹编和柳编的美名,我早有耳闻。篾匠取竹之柔韧,承地脉之灵气,方能让器物既载人间烟火,又纳天地清欢。每当目睹一幅幅如画般的风景在“薄如蝉翼”的“竹纸”上徐徐展开,精巧的图案在匠人手中逐渐变得立体生动,我的内心便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在竹篾紧密交织的纹理中,在竹壳淡雅的清香里,我渐渐沉醉其中。

真正领略到竹编的独特魅力,是在家乡的陈履生竹文化博物馆。金黄的竹竿环绕整座建筑,六芒星纹样遍布每个角落,现代都市的喧嚣与灰暗在这里被宁静与美好悄然取代。行至三楼,琳琅满目的竹器如繁花般错落陈列,战国竹简的墨痕、敦煌竹帘筛落的佛光、江南竹骨伞撑开的烟雨,仿佛穿越时空在此汇聚。指尖轻触冰凉的竹片,我恍若与历史对话,又仿佛置身于那些纯朴而诗意的年代……

真正触摸竹编的温度,是在非遗工坊的晨曦里。篾刀破竹的脆响如裂帛,老匠人布满茧纹的手掌抚过青黄竹片,将春水般流动的篾丝织成六合八荒。我尝试以拇指抵住篾片,指尖却因紧张微微发颤,竹篾如顽皮的精灵般从指缝滑脱。经纬交错间,方知此中深意。这是一门手工艺的艺术,在一挑一压、八横八纵的编织中,蕴藏着匠人无法言传的经验;这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需凝神静气,心无旁骛,在一呼一吸间感受每一道凹凸,方能与文化的血脉交融。

终了,一个简单的花纹在我的手中诞生,指尖摩挲着凹凸有致的纹理,忽然懂得东坡为何在黄州栽竹万竿,板桥为何以墨竹写尽人间清苦。竹编器物从不只是容器,它是中国人将草木之魂注入生活的诗篇。老篾匠们将二十四节气编入箩筐纹样,把《诗经》里的“如竹苞矣”化作绕指柔,让每道竹纹都成为文明传承的密码。无论是“福禄寿喜”的祈愿,还是“自力更生”的信念,都随着编织的花纹,镌刻为岁月的印记。

春意渐浓,竹林深处,新笋正悄然拔节。那些沉默的竹器,此刻在我眼中忽然鲜活——他们承载着战国的风骨、唐宋的烟雨、明清的匠心,如今又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抽枝展叶。侧耳倾听,跫音与竹涛共鸣,声声皆是文明的回响:那是千年技艺的低语,是匠人血脉的延续,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绵长跫音。

(指导教师:沈亚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