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人生见自己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 范选华
荔枝新鲜上市的季节,马伯庸又火了,马伯庸笔下的李善德更是大火。无论你身处貌似体面的体制内,还是奔波在苦逼的职场中,无论你是财务自由的成功者还是体无完肤的失败人,你都能从李善德身上找到共情之处。正所谓马伯庸的“一颗荔枝,照进了千年不变的人生苏醒和挣扎”。
善于将小人物放到宏大历史背景里叙事的马伯庸用了11天时间创作完成了小说《长安的荔枝》,这篇小说2021年首发于《收获》,2023年1月位列豆瓣2022年度读书榜单“中国文学(小说类)”第三名,今年改编的电视剧更是开播即爆,因为这部电视剧,说的是旧故事,写的是小人物。小人物李善德惊心动魄的经历,道尽了世态人情,说破了现实人心。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荔枝是鲜货,白居易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就算物流极其发达的今天,北方饕客要想尝到当日岭南采摘的荔枝,那价格也是相当“美丽”的。李善德那个年代,从岭南到长安,整整五千多里,运送鲜荔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有“完不成就杀头”的重压,但也有杜子美“不妨一试”的点拨。既然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生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杜子美以诗相赠:“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受杜子美激将的李善德一路向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始终不言放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尝试,破解难题,用尽全部理性找到成功之路。
回首来时路,我们每个曾经付出努力的人都深知,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可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那些所谓的奇迹,其实最初不过是源自于一腔孤勇,不过是成就于满身韧劲。有了一腔孤勇,缺乏“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志,没有“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的本领,缺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坚持,是不可能干成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的。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每一个光鲜亮丽、成功登顶的背后,无不藏着鲜有人知的艰辛和苦楚。因为“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才是一个人的精神长征。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做事嘛,也要和明白人一起做,才开心。”
李善德不远千里来到岭南,差点被岭南经略误杀,经略门下掌书记赵欣宁告诉李善德,在岭南工作“莫气恼,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不气恼的李善德为钱所困,不无烦恼。吃饭的时候,偶遇胡商苏谅,相谈甚欢,遂成好友。见李善德闷闷不乐,苏谅也乐呵呵地说:“本地有句俗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乃是养生之道啊。”
是啊,人生短短几十秋,唯有开心最重要。
谪居岭南的苏东坡也说过这样的话:哄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情。东坡先生这一生,晴天少,风雨多。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每一刻都在啃噬内心,只是他会自我消弭痛苦,既然朝堂之上留不住,便去看山看海,在烟火里安顿自己,用“吃喝”二字快乐自己。
方寸之间,一日三餐,锅碗瓢盆的叮当作响里,油盐酱醋的细斟慢酌中,种种不如意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
叶嘉莹先生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因诗列仙者唯有李白苏轼二人。李白是“仙而人者”,以其恣纵不羁的天才,生此人间;而苏轼则是“人而仙者”,他和我们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不过他又不同于我们,他能从超越凡俗的旷达里获得解脱和开心。
我们难以成为李白,却可以成为苏轼。学会让自己快乐,姿造一场人生的盛宴,是我们这一辈子的修行。
做事,亦是如此。比起计较利益得失,与明白人一起做才开心。好比在岭南,李善德和胡商苏谅相识甚短,且还是以利相交。但因李善德不忘恩情、不失真诚,苏谅心里畅快,就愿花大价钱提前投资。
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不必非要带着朋友上路,要学会在路上找朋友。
在我们一生中,能做朋友的人很多,但走着走着就散了。能做一辈子朋友的人却很少,走的虽不那么近,但总能明白你的心思,晓得你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或许就是马伯庸笔下的“明白人”。
诚然,和志同道合、三观投契的人同行,相处舒服,内心踏实,胜过万千财富!
“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长安城杨贵妃的桌子上摆满了李善德千辛万苦弄来的新鲜荔枝,美人吃完后大悦,圣上便一路赏赐。国相杨国忠问李善德要什么?本以为完成了这艰巨任务,从此可以升官晋爵,与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李善德更明白,因为这新鲜的荔枝,快马经过的“都亭驿馆,所领长行宽延半年;附地的诸等农户,按丁口加派白直庸,准以荔枝钱折免”。想到这,不愿沆瀣一气的李善德毅然决然对杨国忠直言进谏,将对方气到吐血。于是乎,大好前程尽毁,还被贬岭南。李善德到底是个“明白人”,远离京城的喧嚣和尔虞我诈,他如卸重负,自此安心自在。
古人有云,“不曾清贫难成人,未经世事永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积德无须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其实,人世间,最可贵的是天真和善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不改天真,抱持善意,则更为难得。然而,历朝历代,为了功名富贵,不惜以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为代价的也比比皆是。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人性的取舍。
讲取舍,就绕不开利益和道义之间的纠葛,取舍之间,是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和智慧。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追求功名利禄也是一种人生,但切莫放弃道义、忘了初心。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初心不忘,良知勿悖,才是真正的成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