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7日
庐州漆器获“白鹤金鼎奖”
近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闭幕。蜀山区非遗项目庐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高开峰的大漆作品《脱胎漆瓶》,在第五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最高奖“百鹤金鼎奖”。
据了解,本次大赛吸引了1200余位工匠携3000件作品参赛。最终,127件作品获“百鹤金鼎奖”,188件作品获“百鹤奖”,230件作品获“百鹤新锐奖”。
一场偶然相遇 与漆艺结缘
30年前,大学时期的高开峰在黄山写生时,偶然被徽州漆器的精妙工艺吸引,随后拜师徽州髹饰技艺老手艺人,开启了漆艺探索之路。他还曾跟随被誉为“楚漆国手”的屯溪漆器艺术家俞金海学习三年。
漆器工艺难度大、原材料难得、工具讲究,为掌握技艺,高开峰频繁往返皖南、福州等地,向当地传承人请教,十年间几乎每年要有一半时间扎在老徽州。老师傅们对他十分认可,倾囊相授。如今,他的代表作陈列在省美术馆、省文化馆等地,部分漆器工艺品还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宾。
百道工序成就一幅作品
在高开峰的作品展厅里,人物肖像漆画《李大钊》格外引人注目。该作品的面部皮肤用了上万片细小的乌鸡蛋壳镶嵌,历时一年半才创作完成。
完成一件漆艺作品通常需要一两年时间,历经上百道工序,且对环境和手艺要求极高。“漆艺作品三分在人,七分在天。”高开峰表示,制作时需灵活掌握环境与作品间的微妙变化,全凭经验掌握“火候”。几十遍上漆晾干后,要用花生油、鹿角粉、玉石粉等材料推光,使漆面光洁照人。推光时,先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再用头发刷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特制细砖灰和麻油推光,直到漆面光亮如镜。长期的打磨工作,让高开峰的右手指纹被磨光,右臂也比左臂粗壮。
守正创新焕发时代光彩
高开峰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他尝试将髹饰艺术与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融合,把传统髹饰技艺与现代美学元素结合,通过雕填、镶嵌等手段拓展漆艺的可能性。“将漆艺与油画融合少不了使用白色增强画面层次感,但是大漆是调不出纯白色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上百次调试才成功提炼出白漆。”高开峰说道。
如今,高开峰除了创作,还肩负着传承髹饰技艺的责任。去年5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在安徽大学设立“高开峰传承技艺大漆工作室”,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更被省教科文卫体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让传统漆艺走进校园。
(张娜 詹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