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乡桥韵传温暖
□ 姚恒俊
在鱼米之乡扬中,水桥是河港边一道独特的风景,承载着洗衣、洗菜、挑水等日常功用。几十年前,受经济条件限制,农家水桥建造简易。人们自家人合力,用三四块平整的长石板,架在人工夯实至河底老土的木桩上,一座结实耐用的水桥便落成。这些朴素的水桥,是老一辈精打细算的智慧结晶,更是平凡岁月里踏实生活的见证。
夏秋时节,水桥的维护尤为重要。因河道多与大港、长江相通,潮涨潮落间,微生物滋生,桥面易生青苔,稍不留意就会滑倒,甚至落水。农村不时传来老年人失足溺水的噩耗,令人痛心。正因如此,大家总会相互提醒,劝阻老人夜间独自前往水桥劳作,守护彼此安全。这份对生命的关切,在水桥边流转,让水乡充满人情味。
我家的水桥也历经岁月变迁。第一座水桥已有百年历史,是老太爷留下的遗产,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儿时,我就曾因石板光滑,沾满泥巴的脚站立未稳,滑入河中,留下一段趣闻。这座建于河内侧的水桥,虽为私有,却也对乡邻开放。那时,清晨的捣衣声、傍晚的笑语声,都在这座小小的水桥上交织,绘就最鲜活的生活图景。
入赘结婚后,我作为建筑公司助理工程师,主导修建了第二座水桥。当时,岳父岳母为水桥选址有过争执,焦点在于建在河内侧仅供自家使用,还是建在河坝头外侧方便路人邻居。最终,善良的他们选择了后者。这座钢筋混凝土浇筑成“七”字形的水桥,五个规整的大台阶,既实用又美观。建成那日,邻居们纷纷道贺,还主动送来自家种的蔬果,那场面至今想起仍觉心头温热。
第三座水桥同样建在河坝头外侧,这是岳父生前最骄傲的事,也是他未了的心愿。看着乡亲们在水桥边淘米洗菜、闲话家常,岳父眼中满是欣慰。如今漫步扬中乡村,会惊喜地发现,像我家这样将水桥建成公共设施的情况比比皆是。好客善良的江洲人,用一座座水桥,传递着互帮互助的温情,谱写着水乡特有的温暖篇章。
这些水桥,不仅是实用的设施,更是扬中人精神的寄托。从祖辈的节俭持家,到父辈的无私奉献,再到如今全民共建共享,水桥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也传承着淳朴善良的乡风。每一座水桥都是一座爱心驿站,流淌着邻里间的守望相助,闪耀着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让这片水乡始终充满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