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色 筑梦
校外教育“育苗工程”托起城市新未来
——常熟市少年之家全维度育人实践纪实
常熟市少年之家历经70载校外教育深耕,以“育苗工程”为纽带,将党建红、教育蓝、文化金、融合橙四色交融,构建起覆盖“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文化融入、心理护航”的全维度育人体系。从专业课堂的“小天地”到全面育人的“大舞台”,从红色研学的初心叩问到公益服务的温情传递,这里不仅是未成年人兴趣培养和道德实践的“第二课堂”,更是校外教育托举未来的时代答卷。
党建红:锻造校外教育的“红色引擎"
作为校外教育的红色堡垒,少年之家党支部以“书记项目”为突破口,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思想引领铸魂、阵地服务固本、榜样示范赋能的协同育人格局。
激活“1+3+N”红色育人动能
少年之家以专项领导小组为核心,联动党员先锋岗、教师志愿团、社会资源库三大支撑模块,联合社区、企业、学校等多方力量构建党建共同体。创新“行走的党课”模式——组织党员教师探访翁同龢纪念馆、李强故居等红色地标,以实景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多年来,党员教师累计举办“红色微课堂”12场,覆盖学生600余人次,推动红色基因在代际间传承。
做实“十五分钟”红色教育服务
少年之家把“宋庆龄”广场、朝阳花艺术中心、少先队队室建设成“红色教育+文化体验+实践创新”的复合阵地,确保青少年在节假日能够在步行或骑行15分钟的范围内获取优质的素质教育、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辅导等支持。联合市关工委、社区打造“虞城暖心”共享空间,开展送课送教活动。设置“党员教师微党课”环节,将党建思想与素质教育结合。近两年,累计输出生态文明、文化适应、学业支持等讲座12场,惠及学生和家长1000余人,形成“教育+生活”的立体教育服务网络。
厚植“薪火传承”红色初心沃土
少年之家启动“红色先锋”榜样引领计划。一方面,邀请老党员、革命老兵、道德模范等走进少年之家,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主题分享活动,通过口述历史,为青少年还原峥嵘岁月。鲜活的讲述让书本上的历史化作可触摸的记忆。另一方面,挖掘校内优秀学员事迹,设立“校园红色小先锋”评选机制,树立身边榜样,形成“学先锋、做先锋”的浓厚氛围,有效强化思想引领实效,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的接力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
教育蓝:构建能力生长的“立体梯田”
在能力培养维度,少年之家以“师德铸魂+课程赋能”双轮驱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通过家校协同云平台与四维课程群,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打造个性化成长阶梯。
“双师赋能”计划的师资建设突破
少年之家以2025书记项目“虞城暖新 育见未来”为抓手,实施“暖新园丁培育工程”。以“师德提升+师能进阶”为双主线,构建“学科导师+成长导师”双师型队伍培养体系。通过“我的暖新故事”演讲比赛、“最美教师”评选激发教师内生动力,践行专业能力加人文关怀的双育人理念。
“家校云平台”的协同育人创新
支部助力“育苗家校云平台”搭建,教师每周上传孩子课堂学习短视频,家长可实时提交教育诉求。目前累计80余条个性化需求获得处理,家校沟通效率显著提升。少年之家创新“家长义工”制度,组织家长参与活动策划、课程辅助等工作,100余名家长担任“亲子助教”,形成“家园共建”的生动局面。
“虞城密钥”课程群的文化解码实践
课程建设:为积极回应新时代少年儿童多元化发展需求,少年之家在优化课程供给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纵向延伸上,将招生范围拓展至中班幼儿,实现4至16岁全年龄段覆盖;在横向拓展上,新增器乐和舞蹈亲子课、创意黏土、魅力魔方、科学小队长等12类特色课程,形成九大类别、三十余个项目的“基础+特色”课程矩阵。通过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精准匹配师资、精准设计项目,推动培训规模实现阶段性突破。近两年,近300多名学员参加“一对一”个性特长小课培训;1000多个大课、组课教学班培训18000余人,印证了课程建设的实效。
城市探秘:“虞城小主人成长计划”包含沉浸式城市研学和公民素养培育两部分。在“世界地球日”,少年之家组织30多名学生开展“我是城市规划师”主题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实验、创意设计加深他们对城市的认知与热爱,并结合琴湖周边生态起草《低碳社区建设建议书》,实现从“城市访客”到“治理参与者”的角色跨越。
民俗体验:少年之家打造“常熟民俗四季风物”课程体系,以节令文化、手作技艺、饮食风俗为三大支柱,构建民俗教育平台。课程通过方言俚语传习、节气农耕体验、传统技艺研创三大特色实践,让学生在元宵俚语演绎、清明青团制作、古琴品鉴、龙舟测绘等活动中深度感知虞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对传统文化从认知到认同的升华。
艺体教育:在少年之家的艺术星空中,舞蹈、器乐、书画交相辉映,描画出七彩童年。朝阳花艺术团犹如璀璨的银河,每一颗星辰都熠熠生辉。群舞《未来·有我》闪耀“晓邦杯”,独舞《唐彩闹灯》《湘云飞》屡获殊荣。书画社300余幅作品入选各级各类优秀作品巡展。30多名学生通过艺术团孵化,成功登上省内外舞台。篮球、跳绳、围棋等课程每周举办擂台赛,体育培训类学生全部参与。少儿体适能课程开发室内体能训练游戏10余种,惠及学生500余人次。
文化金:培育精神根系的“基因工程”
少年之家解锁虞城文化基因密码,以红色教育为魂、传统文化为根,厚植精神沃土,孕育知史明志、赓续文脉的城市新苗。
“四个一”铸魂行动的思政创新
少年之家创新打造未成年人“行走的思政课”模式。以“行走的书记党课”为模板,落实参观一次革命场馆、祭扫一次烈士陵墓、聆听一个红色故事、创作一幅主题绘画“四个一”铸魂行动,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体系。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学生参与情景模拟;在烈士陵园,学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周老师讲红色故事》音频专栏讲述革命故事;在“畅想2035”——2025年少年儿童创意设计大赛中,孩子们以画笔传递力量。
“四时”育人教育的文化实践
春之韵:播种希望的仪式
春节开展“福到你家”活动,写春联送“福”字,墨香与年味交融。元宵举办灯谜游园会,设置“虞城老灯谜”“各地特色谜”“新时代文明实践谜”三大板块,现场诞生的“最默契亲子家庭”“最快解谜手”等趣味奖项,成为虞城家庭的年度期待。
夏之梦:成长绽放的舞台
“六一”举办“童心飞扬 艺彩纷呈”艺术展演,声乐、舞蹈、器乐、键盘、口才、书法、武术以独特的魅力打动学生和家长。原创故事《小猫咪和大梦想》、诗朗诵《星辰大海》被推荐参加第七届江苏省少年儿童讲故事、朗诵展演活动,孩子们在反复的打磨中实现飞跃。
秋之实:收获感恩的季节
中秋节举办诗歌吟诵会,师生通过诗会、歌会和亲人共享团圆时刻。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主题书画、征文征集活动,孩子们以不同视角展现个人与城市的情感联结。
冬之暖:传递关爱的时刻
举办“大国少年 未来有我”道德讲堂,为孩子们明担当、强责任。组织“幸福中国年”“致敬最可爱的人”寻访活动,引领未成年人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强国复兴接班人。
“非遗薪火”传承匠心的培育工程
依托常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启动“非遗薪火”培育工程。开设“常熟花边”大师工作坊,以亲子学堂的形式,通过传统技法研习、现代设计应用、文创产品开发,实现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组织学生来到王四酒家老灶台前,深度解析黄泥煨烤技艺蕴含的工匠智慧,搭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对话的桥梁,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融合橙:铸就心灵成长的“四维盾牌”
针对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适应与发展需求,少年之家构建“新生适应、情绪管理、生涯规划、家长支持”四道防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全周期护航。
“城市融入”三阶课程的教育公平实践
少年之家针对新市民子女设计“认知、社交、归属”递进式课程链,通过“我的城市地图”绘画心理分析课程,帮助学生认知城市功能分区;“美好同行”心理健康课堂每季度向全市未成年人开放。团体辅导课程“压力气球放飞”,学生通过书写压力关键词、放飞彩色气球等方式,实现情绪可视化管理,掌握了1至2种实用减压技巧。
“未来导航”计划的生涯教育突破
联合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支塘蒋巷村开展“小小体验官”活动。学生们在波司登智能制造车间,了解现代纺织业的数字化转型情况;走进华润电力控制中心,认识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深入蒋巷村农田,体验现代农业的生态循环体系。
“家校心桥”工程的协同育人范式
立足家校共育需求,定期开展“倾听家音 遇见美好”家庭教育现场公益咨询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现场“坐诊”,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新市民子女推出“暖新家校联系本”,教师每周记录孩子情绪波动点、兴趣特长,定时定人定策破解家庭教育壁垒。
少年之家以校外教育为支点,积极撬动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当孩子们的眼睛闪耀着对未来的期待,这座城市便真正拥有了“学在常熟 幸福教育”的精神内核。未来,常熟市少年之家将继续深耕校外,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梦想。
(少年之家)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