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庄整治留隐患 护栏缺失惹人忧
□本报记者 奚雯霞 蒋利强
村民们在河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从河边驶过的车辆。
沿河没有设置护栏。
村民自发在河边放置警示桩。
河边护栏缺失,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港街道巨轮村朱庄东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最近周边村民却向本报记者反映“生活质量提升了,安全感却下降了”。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如今的朱庄东村,路面平整、水系清澈、广场开阔,一幅生态宜居的画面正徐徐展开。然而,部分村民对此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却有些不同意见:“我的满意是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环境变美了,但安全措施没做到位。”据村民介绍,该村水系密集,出于安全考虑,在河道周围安装护栏理应被纳入环境整治规划。然而,无论是施工中还是完工后,他们多次向施工方反映的增设护栏的提议,始终未获明确回应。
“以前河边的树木相当于天然屏障。树木被移走后,行人、车辆能直接抵达河边。”朱庄东村村民周磊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沿河区域部分种植了绿化,部分则是大面积的坡道。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河岸还用1米多高的垂直木桩围了起来。村民周建军坦言:“河水浅时,人掉下去都爬不上来。”周磊还目睹过驾驶员因路况不熟险些驾车冲入河道的惊险一幕:“当时要不是我拦了一下,车就冲进河里了!”
针对村民反映的护栏缺失问题,记者联系了巨轮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刘嘉骏解释:“村委会已知晓该隐患。当初设计院设计时未将安装护栏包含在内,但缺少护栏确有安全风险。目前木桩与路面间的松软土壤需先沉淀,之后才能继续打桩,安装护栏。” 据了解,在护栏安装前,村民已自发筹集警示桩放置在河边,尽力降低风险。
【新闻锐评】
没有安全保障,再美的环境都是“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朱庄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本是值得称赞的好事。但部分区域护栏缺失,给整治工作留下了安全隐患。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面对再美的环境,村民也难安心。从表面上看,问题在于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时闭门造车,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未能综合考虑周边安全因素,且施工单位未能及时倾听村民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安排。背后暴露的则是相关单位工作脱离实际、漠视群众诉求。在得知护栏缺失后,当地村委会没有及时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任由安全隐患持续存在,折射出基层组织服务意识的薄弱和行动力的滞后。
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一切都是“0”。希望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尽快落实整改方案,将缺失的护栏及时安装到位,让乡村环境既有颜值更有安全感,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村民满意的民心工程,而不是留有遗憾的“半成品”。
驳岸垂直,令村民非常担心。
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