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1日

小事不出巷 难事共商量

清晨,当城市渐渐苏醒,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的街巷中,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朱寿林又提前一小时到岗了。这位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的社区书记,总爱赶在上班前到各个小区转一转。

“入党时宣誓,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句空话。”朱寿林翻开泛黄的会议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解决情况。多年来,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和社区小伙伴们,用脚步画出一张张民情地图,用行动践行诺言,用真心换取民心。

巷口议事解民忧

在淠河路三十八所恢复楼的巷口,一棵大树下围坐着十几位居民。“小区停车秩序要规范”“公共通道得保持畅通”……近日,一场露天议事会上,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抛出了最近的烦心事。朱寿林边听边记,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协调的便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对策。

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议事场所,曾是堆满垃圾的卫生死角。考虑到老旧小区活动空间不足,社区通过“微改造”将其打造成公共休闲区。如今,绿荫下的水泥桌凳既成了居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也变身社区治理的“前沿阵地”——从家长里短到小区规划,居民诉求在这里都能得到响应。

2017年以来,团安村社区创新设立“小巷议事会”,把协商平台搬到居民家门口。像这样的议事点,社区不少于4处,妥善解决了燃气改造、环境提升、加装电梯等民生难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巷,难事共商量”。

邻里守望护银发

团安村社区老年居民众多,其中不少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独居老人。为切实解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社区创新推出“邻里守望”机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织密为老服务网络。

“我们建立了常态化走访制度,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或电话联系,及时掌握老人需求。”朱寿林介绍。

社区还发动居民参与关爱老人工作。小区里的老人平时喜欢一起聊天散步,要是发现谁突然没露面,或者一整天没动静,都会主动反映。这种邻里互助机制成效显著。居民组长刘勇就曾接到群众反映,独居老人钱朝桂一天未出门,上门查看后发现老人在家里摔倒了,当即联系家属并将老人平安送医。

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社区还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曙光医巷”党建品牌,为突发疾病的老人提供上门初诊服务。“我们构建‘巡诊+义诊+分诊’的全方位健康守护模式,帮助老人更好地管理健康,提升晚年生活质量。”朱寿林表示。

初心写在岗位上

社区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三十八所恢复楼因水压问题多年未安装消防栓,随着电器使用量增加,消防安全隐患令朱寿林深感担忧。

事关消防安全,社区立即行动,通过“小巷议事会”征求居民意见,协商安装费用,达成一致意见后,向供水、消防部门申请并联系建设单位开始施工。

不久前,水枪射程达6层楼高的消防栓顺利安装,居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看着群众的期盼一步步变为现实,心里特别踏实。”谈起入党初心,有着18年党龄的朱寿林说,“入党后,我更加明白肩上的责任,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为百姓多做实事。”

(束芳 亮亮 琛琛 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