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5日
精耕细作绣出城市治理的民生温度
“现在车头一律朝外,整整齐齐,看着就舒心。”市民张先生每天上班骑车至西七里塘地铁站,会主动将车辆停入框内,“看到大家都守规矩,自己也不好意思乱停了。”张先生笑着说。
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该站日均客流量大,共享单车与非机动车一度被人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西园街道采取“定点+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地铁站周边增划停车标识、安排志愿者定点引导;早晚高峰期间,工作人员流动规整占道车辆,并联系运营企业及时清运过量停放的单车。
现在,西七里塘地铁口的人行道人行道畅通无阻,早晚高峰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汉嘉巷道、贵潜路口曾是西园街道治理的“硬骨头”—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早晚高峰行人寸步难行。街道联合区城管局等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但并未简单“一赶了之”,而是先向摊主发放《致经营户的一封信》,耐心讲解占道经营的隐患,再协助符合条件的摊主迁入便民疏导点。
如今,西园街道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老城区既保留浓浓的“烟火气”,也拥有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
“以前楼下的绿化带里常有枯枝落叶和烟头,现在志愿者们连砖缝里的杂草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谈起小区的变化,长江花园居民刘阿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转变,始于蜀山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西园街道联合区直相关部门,并特别邀请“中国好人”吴雄飞带领的合肥合燃华润燃气志愿服务队,对长江花园小区和光明小区开展环境整治。志愿者们不仅清理出20余车垃圾和杂物,还主动帮助沿街商户整理门前货物。
这样的共治画面,在西园街道不断上演。在安居苑社区,网格员夜间巡查时发现,“三无小区”旅游公司宿舍的4盏路灯全部损坏,老人夜晚出门只能“摸墙行走”。网格员上报后,社区当天协调专业维修人员,第二天上午完成了更换。“从发现问题到路灯复明,只用了两天!”居民张大爷晚上散步时,满意地说。
西园街道构建起“党员带头、单位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体系:区直机关干部包联网格,各级文明单位主动认领任务,居民自发组建银龄清扫队,中小学生也化身小小文明观察员,—见到乱停车就拍照反馈给社区,遇到垃圾随手捡起。截至目前,街道累计发动志愿者5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百余处,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十余件。
“以前整治没几天,杂物又堆起来了。现在社区实行网格巡查+居民监督,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光明社区党委书记王鹏手持一本《网格巡查台账》,上面详细记录每日巡查情况:“贵东路口东南角非机动车占盲道,已协调城管及运营公司……”
为杜绝问题“回潮”,西园街道建立起多项长效机制。网格巡查方面,将辖区划分为66个网格,网格员与志愿者每日早晚各巡查一次,发现问题现场处理,疑难问题及时上报、多部门联动解决。居民监督方面,网格员全部加入小区业主群,鼓励居民通过微信群拍照反映问题,实现“民情快达、问题快处”。
(王洁 许思敏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