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民农贸市场升级焕新
智慧化改造点亮市民“菜篮子”
本报讯 承载着扬中人记忆的利民农贸市场,历经3个月升级改造,于今年9月正式焕新运营。作为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城管局联合市场建管公司对这座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菜场进行全方位提升,通过智慧化赋能、环境优化、监管强化,让“市井烟火气”更具品质,切实提升了周边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走进焕新后的利民农贸市场,一块实时滚动信息的数字化显示屏格外醒目。记者了解到,这是市场新引入的“智慧农贸”系统核心设施之一,屏幕上不仅公示当日菜价,还同步呈现食品溯源、农残检测等关键信息。与此同时,所有商户均配备智慧专用电子秤,消费者扫描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查询商户资质、电子秤检定情况,交易过程中的重量、价格数据也会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真正实现“买菜可追溯、维权有依据”。
除了智慧化升级,市场的硬件环境与功能布局也迎来显著优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场内清晰划分出家禽、水产、蔬菜、白肉、豆制品等多个功能分区,30个标准化摊位统一采用不锈钢台面,空间比改造前更显宽敞,卫生条件大幅改善,部分摊位还预留了保鲜柜安装位置,为商户经营提供便利。“自从5日重新开业,来买菜的顾客都夸环境好,我的营业额比改造前涨了一成!”肉摊摊主陈小琴笑着向记者介绍,良好的环境不仅吸引了更多市民,也让大家愿意停留更久挑选食材。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内侧专门设置了“百姓菜篮”特色专区,为本地“自产自销”农户免费提供固定销售场所。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农户卖菜难题,也为市民带来了更多新鲜、优质的本地农产品。“你看这菱角,一看就是本地产的,水灵得很!”市民王女士手持刚买的菱角告诉记者,如今在菜场就能轻松买到地道本地菜,既新鲜又放心。
在市场左侧,一间配套齐全的农残检测室同样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工作人员介绍,市场内售卖的菜品从田间采摘到进入市场,需经过多次农残检测,检测过程依托先进设备,结果实时公示,以透明化、专业化的监管模式,让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如今的利民农贸市场,不仅保留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更凭借环境改善、管理智能、监管到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成为城市更新中民生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目前,市场已全面恢复运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体验这份“家门口的便利与安心”。
(冷旭颖)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