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着“高端制造新城”目标稳步前行
——江苏亨睿见证常熟高新区碳纤维产业崛起之路
文/融媒记者 葛洁
“第一次到常熟高新区,黄山路还是尚未成型的两车道便道,周边都是开发地块;如今再立于此,六车道马路纵横通达,永旺商场、凯悦酒店等配套一应俱全。”站在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公司副总裁葛逸宏感慨万千。七年间,他从一名关注碳纤维产业的职业投资人,转变为躬身实干的深度参与者,而他的奋斗轨迹,正是常熟高新区培育高端产业、推进产城融合的生动写照。
2016年,在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葛逸宏敏锐嗅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潜力。作为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的新材料,碳纤维在汽车、航空等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然而当时国内能实现全产业链突破的企业寥寥无几,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在一次行业交流中,葛逸宏结识了西班牙归国华侨、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顾勇涛,两人的相遇,为葛逸宏与常熟高新区的缘分埋下伏笔。
2012年,32岁的顾勇涛在欧洲工作时,发现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当时在欧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和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端汽车、航空领域,而国内仍停留在传统工艺阶段,快速量产技术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怀揣着“把国外先进技术带回祖国”的梦想,2015年,顾勇涛选择落户常熟高新区,成立了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引进碳纤维快速多孔注入压缩成型量产的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那时他带我参观黄山路的厂房,1万平方米的厂房还比较空旷,周边没有餐厅,员工大多数住在苏州,每天通勤两小时。”葛逸宏回忆,即便创业初期的条件还不完善,但碳纤维产业的蓝海前景、顾勇涛的创业热情,加之高新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让他坚定了投资信心。2018年,葛逸宏正式加入亨睿,从“幕后投资人”变身“台前参与者”,和团队一起在这片热土上开启碳纤维产业的攻坚之路。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亨睿面临的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环境。彼时,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认知体系,其应用经验大多集中于航空工业,而国内也缺乏具备汽车级碳纤维部件量产能力的同类企业。因此,客户普遍表现出审慎观望的态度。
面对这一局面,亨睿毅然选择以技术破局,与德国顶尖科研机构联合创立了亚洲规模最大、国内首家专注于汽车轻量化的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中心,深耕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系统构建技术护城河。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亨睿凭借全球范围内稀缺的材料工程设计能力和突出的工业化量产能力,逐步赢得主流主机厂的认可与合作机遇。在这一进程中,极星1项目作为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案例,充分展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潜力。该车型大规模使用了碳纤维材质,包括发动机舱盖、后备箱盖、侧翼板、车门和整个车顶结构,全部由亨睿成型制造。得益于这些碳纤维零部件的设计和应用,极星1车身减重230公斤,实现了更为灵动敏捷的动态驾控体验。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全面展现了亨睿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工程开发实力与规模量产能力,更为行业树立了高标准的技术标杆。
如今,轻量化已成为车企提升续航与操控性能的核心路径之一,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作为细分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公司已为众多知名主机厂提供配套服务,并持续推动碳纤维零部件向中端车型广泛渗透。亨睿还参与了多个国家级轻量化平台车型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以及碳纤维零部件行业标准的共同编订,助力促进制造工艺迭代升级。
不仅如此,亨睿构建起从材料选择、碳纤维材料排布、织物和树脂体系配方,到总成产品结构对接、仿真分析的全链条复合材料设计能力,这也成为其领跑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打造了覆盖材料改性和开发、产品试制及量产、回收再利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自循环体系,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碳纤维全生命周期利用闭环的企业,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0年,亨睿乘势而上,成立江苏亨睿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其在航空领域的业务布局。短短几年间,亨睿航空先后研发出全国首创纯电动载人飞行器碳纤维机身、W5000大型无人货运飞机机身壁板等产品。葛逸宏介绍,这些由“发丝般柔软”的碳纤维制成的部件,重量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超绝大多数金属4倍以上,满足了航空领域极致轻量化要求。
不仅如此,亨睿航空自主研发的无卤环氧阻燃预浸料,采用氮磷协同阻燃原理,成功实现国产替代,独家应用于中国商飞ARJ21-700飞机主风挡框产品中。“亨睿航空能够快速成长,离不开‘常熟制造’的硬实力和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加持。”葛逸宏说。
企业的成长壮大,始终与常熟高新区的发展同频共振。如今的亨睿拥有超10万平方米的生产场地,手握50余家主机厂供应商代码,2025年汽车零部件预计产出达上百万件。与此同时,常熟高新区也在蝶变。黄山路从两车道拓宽为六车道,平谦(常熟)现代产业园从荒地建成并扩展至二期,大型商超、高端酒店等商业配套落地,员工从“住苏州”变成“住常熟”。
“以前客户来考察,要专程带去市区的酒店。现在凯悦酒店就在附近,接待方便多了。”葛逸宏笑着说,常熟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也为企业破解了“人才难题”。“高铁一小时到上海,公司附近就能上高速,以后上海、苏州的人才过来通勤更便捷,我们的研发团队还能再壮大。”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亨睿已成长为中国汽车碳纤维零部件供应领域的龙头企业。近三年,企业销售额每年保持倍数增长,企业还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葛逸宏表示,企业将向更大规模和先进化生产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从一片荒地到碳纤维产业高地,从几十人的小团队到带动近千种原材料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亨睿的成长是常熟高新区“筑巢引凤、扶优育强”理念的生动实践。如今,葛逸宏和团队仍在追赶“碳纤维技术天花板”的道路上奋进,而常熟高新区也在持续完善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与众多像亨睿这样的企业携手,朝着“高端制造新城”的目标稳步前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