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山间秘境”到“文旅热脉”
——常熟供电织就文体旅商“全域旅游”融合长卷
文/通讯员 张倩
晨雾漫过虞山山脊,森林步道上的脚步声从零星渐至密集。三年来,常熟虞山“雄鹰线”从本地人的“晨跑自留地”跃升为江浙沪地区炙手可热的“宝藏”线路。2024年,这条12公里的步道,吸引了235万人次游客,小红书话题阅读量超700万次,带动周边农家乐营收近2亿元。
“一条线带火一座城”的现象背后,藏着电力织就的服务网络。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在山上绘就全电新景、在途中构筑应急保障防线、在山下点亮古城烟火。
山上
全电花开,旧景焕新颜
“雄鹰线”因其线路形状似展翅雄鹰而得名,沿途串联起剑门、兴福寺、龙殿等多处自然与人文景点。随着常熟市深入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这条徒步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望逃离城市、追寻自由的年轻人前来打卡,并屡获央视栏目推荐,成为常熟文旅新名片。
“以前炒菜得靠煤气罐子,生怕火断了影响口感。现在电灶稳得很,出菜快多了!”9月8日,虞山剑门景区一茶庄负责人晏志军指着新购入的35千瓦双门炒锅说。
剑门景区海拔261米,是“雄鹰线”的最高点。由于地理原因,之前商户们的营生靠液化气罐“续命”。
2023年2月,伴随“雄鹰线”持续升温,剑门景区把“气改电”规划提上日程。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整合营销、配电等专业力量,遵循“因地制宜、最小干预”原则推进改造。公司沿山脊缓坡把10千伏宝岩线延至山巅,并以234米地埋电缆穿越核心景区,减少对景区风貌的破坏。考虑到商户需求以及远景规划,定制的630千伏安变压器在山顶落户。公司还主动为景区13家商铺的内部排线、电源点位、配电柜配置等进行规划建议,降低建设成本,保障线路整洁。
随着客流持续增长,景区陆续建成剑门云上、项家坞等7处驿站,提供休憩、导览、物资补给和充电服务。2024年5月,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完成了剑门云上驿站35千瓦新装用电申请,高效实现了驿站接电目标,确保在旅游高峰,驿站电力稳定在线。
如今再逛虞山,全电新景随处可见:千年古刹兴福寺旁的寺路街由2台变压器供电增至6台,容量从1890千伏安增至4410千伏安。破龙涧停车场8个直流充电桩一字排开。上百户农家乐全部完成“气改电”,2分钟就能端出热气腾腾的炒浇面。
“电车可以在破龙涧停车场充电,徒步一圈后还能在附近打卡网红蕈油面,感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徒步爱好者钱先生说。
途中
应急守护,徒步更安心
今年8月3日,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鹰你而来”雄鹰山径挑战赛的欢呼声漫过虞山,700多名国内外徒步选手都来到这条“雄鹰线”打卡。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在承担保电任务的同时还带来了电力应急志愿服务队。
在山脚指挥点,供电公司的无人机飞手时嘉锋操作无人机巡视山势陡峭、路径交错区域。“一旦发生意外,我们无人机就能化身‘空中鹰眼’,第一时间锁定人员位置、回传画面,并通过喊话器安抚伤者情绪。”他解释道。当天,4名队员还配备了AED、应急照明和救援包,随时响应突发状况。
为破除抗灾救援时应急救援协同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共享受限等问题,供电公司积极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探索空地结合救援新模式。“过去搜山全靠人力,往往数小时才能确定位置,现在科技赋能,救援更精准高效。”常熟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罗来一评价道。
如今,供电公司与常熟蓝天救援队已达成“双向共建”:供电公司开放“设备共享仓库”,13名持证飞手、39台无人机随时待命,还提供发电机、冲锋舟等设备;救援队则定期开展培训,从山地搜救技巧到AED使用,手把手教会供电员工应急技能,“能空中巡查、能地面救援、能应急保电”的10人电力应急志愿服务队由此建成。
山下
灯火暖处,古城添活力
当虞山上的徒步者沿山脊而下,沿着书院街往古城深处走去,会遇见南门坛上市井长巷里的烟火气。君子弄51号是有着百年房龄的砖木结构老屋,内部电力设施陈旧老化,日常用电安全隐患突出。为助力政府“古城焕新”计划,完善老城区功能业态,2025年3月,供电公司学雷锋小组由王志阳带队上门为多位住户进行户内改造。
“之前,我的空调和水壶不能同时用,只能另外拖线。现在改造好以后,用电器顺手多了。”看着用明管敷设的电线和新装的开关面板,居民季振权一脸笑意。
2025年元旦前后,供电公司先后走访了老城区的南门、北门大街、学前、清和坊等4个社区,实地排查出线路裸露、老化,插座烧坏等11处隐患,并进行了集中整改。
随着常熟市古城建筑和业态的焕新,南泾堂翁府片区变身非遗工坊、文创空间;东门大街特色夜市新装8只电表,为多个摊位稳定供电,西泾岸街区为了保留历史风貌,正在推进电力设施和线缆改造。在白墙黑瓦、飞檐窗格中,供电公司用隐蔽化、定制化的电力改造,重塑了古城的功能内核。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