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11月14日

“小窗口”做好“大服务”

市档案馆用心用情解民忧

本文字数:1263

“真是太感谢了!没有你们这么尽心尽力,我这补贴真不知道怎么办下来。”近日,年过八旬的黄先生对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连声道谢。为了申领上海知青生活补贴,他急需几十年前的户籍证明,第一次查到的材料却不完全符合要求。就在老人一筹莫展时,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上海相关部门沟通澄清,并再次深入查找,最终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关键档案。

这个温暖人心的查档故事,正是市档案馆深化“你查档 我帮办”服务品牌创建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馆将档案查阅中心这个“小窗口”,打造成了了解民情、排民忧、暖民心的“大平台”,让沉寂的档案“活”起来,在服务民生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变“被动查询”为“主动关怀”,服务理念全面升级

 

“同志,我这工龄证明都四十多年了,还能找到吗?”九位参加“农业学大寨”的老同志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档案馆。

面对老人们模糊的记忆和焦急的询问,工作人员热情回应:“您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力帮您找!”在这里,工作人员早已超越“你来查,我帮你找”的被动模式,转而主动分析群众背后的真实需求。他们“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以“热心、耐心、细心、贴心、责任心”的“五心”标准接待每一位利用者,让服务在主动作为中持续升温。

“这份证明对我们太重要了,关系到我们的工龄认定啊!”老同志们的话语中透着急切。面对模糊的信息和浩瀚的卷宗,工作人员相互鼓励:“再仔细找找,一定会有线索的!”他们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系统的检索知识,展开了一场“大海捞针”式的细致排查,最终为每一位同志都找到了珍贵证明,守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以“数字赋能”打通信息壁垒,资源整合提速便民

 

“真没想到,在家就能查到档案!”居住在南通的缪先生在电话里惊喜地说。通过全国档案查询利用平台,他在线提交了查阅职称文件的申请。工作人员迅速响应:“您好,您的申请已收到,我们会尽快处理!”核实、查找、盖章、邮寄一气呵成,让缪先生足不出户就收到了所需文件。

数字赋能,共享便捷。市档案馆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起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并成功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长三角民生档案在线查档平台”,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于“细微之处”见服务真章,巧思妙解温暖人心

 

“我父亲‘大陆’的土地证怎么就找不到呢?”从镇江赶来的冯老先生焦急不已。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集思广益:“别着急,咱们换个思路,会不会是谐音字?”凭借经验,考虑到方言和书写习惯,尝试用“大六”检索,果然找到了关键档案。一个巧妙的“谐音”,解开了历史的谜题,也让冰冷的档案拥有了服务的温度。

为让群众查档“不盲目、有方向”,市档案馆精心编印《扬中市馆藏档案查询指南》,线上线下同步发布。更难得的是,在服务的细微处,处处可见智慧与巧思的闪光。

民有所需,档有所应;民有所难,档有所为。市档案馆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你查档 我帮办”的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用档案工作的温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书写了新时代档案事业服务民生的生动篇章。

 

□ 黄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