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地携手打造耕读实践“金名片”
立新村已为江大21批学子提供实践保障, 累计接待访客2万余名

本报讯 近日,江苏大学94名学子走进新坝镇立新村,开启了一场集理论学习、田间实操、文化研学于一体的沉浸式耕读体验实践课程。这场“联姻”让学子们在实践中厚植劳动精神,也为立新村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实现校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的良性互动。
本次劳动实践课程兼具综合性、实践性与针对性,依托立新村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业专技人员、文旅场所等资源,让学子们全方位感受乡村发展活力与劳动独特魅力。学子们通过观看宣传片、聆听村史村情介绍,快速了解立新村的发展脉络。田间课堂上,大家跟着农业专家孙纪福、田伟等学习葡萄种植与管理、果蔬绿色生态种植关键技术。随后,学子们走进葡萄园、高效农业园,亲身参与农作物栽种、田间管理等农事劳作,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除了硬核农业实操,课程还精心融入了文化研学与生活实践。学子们先后走进宜禾职业装博览馆、扬中博物馆,在“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展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体验包馄饨的饮食文化、民间剪纸的传统民俗。丰富的课程安排让学子们真正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农业知识,更深入了解了乡风民情与农耕文化,进一步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提升了学农知农爱农的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
“校地携手的实践模式,既让学子们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也让立新村的农耕文化、产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推广。”立新村党委书记肖胜说。作为校地长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活动是立新村与江苏大学深化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又一具体实践。江苏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立新村优质的产业基地、丰富的文旅阵地,多年来一直是我校稳定的‘劳动实践课堂’,它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扎根土地、落地见效,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
据悉,立新村与江苏大学早已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不仅成为江苏大学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成功挂牌江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还当选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研究委员会第一届理事单位。依托这些合作载体,立新村始终深耕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抢抓三江湾旅游集聚区建设机遇,打造特色田园体验区,串点成线规划旅游观光线。
长期以来,该村成熟的研学服务体系与丰富的实践载体,已为21批江大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实践保障,截至目前,该村累计接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游客2万余名,校地合作也成为激活乡村研学活力的重要引擎。
(冷旭颖 白玉琪)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