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新闻
2023年12月22日

冬至到垂面香

记者 胡琦 通讯员 吴劼阳

“一般冬至前后最忙了,现在正在做的订单是一位老客户的,有260斤。”近日,桑洲镇村民季茂彩一家正忙着垂面制作,临近中午,家门口已经挂满了一排排制作好的面条,微风吹过,细腻又纤长的面条随风轻轻摇动,散发出阵阵麦香。

桑洲垂面(又名箸面)因垂直悬挂而名,面条细腻如丝、入口绵软,是桑洲当地特有的面食。每年冬至前后,天气晴多雨少、北风凛冽干燥,是制作垂面最为集中的时期。最近一段时间,镇上的一些垂面制作作坊已是非常忙碌。季茂彩经营的垂面作坊就是其中之一。季茂彩家制作垂面已经有近二十年,每年中秋后开始制作垂面,近期进入垂面制作高峰期,每天制面量约有90斤。

在专门用来晒面的面桁上,一排排近两米长的细面整齐排开,粗细均匀又强韧不断,而后又再次对折……这些面条最初只有不到1厘米的宽度,经过拉扯、发酵多个环节,能始终保持良好面条状态,是垂面制作技艺的精华所在。桑洲垂面至今仍延续着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制作者会在微风、薄云、晴朗的条件下才准备做垂面,从凌晨三四点开始准备材料,通过和粉、盘面、上面、拉面、出面、开面、晒面、收面等近十个工序,至傍晚时分,才从晒架上收获细如丝线又有韧性的垂面。

“每户制面人家都有自家的一套工具和经验,初学者需经过两三年的经验积累才会出师。”季茂彩告诉记者,像和粉时需要根据当天天气和温度,配好盐的比例,冷的时候少加一点,暖的时候要多加一点,这决定着面团的柔软与坚韧度。再比如缠面时,缠面细杆上左右相交缠绕面条的粗细是否一致;开面后,重新拉扯的垂面是否均匀又不易断等等细节,都考验着制作者的功力。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对制作一份优质的垂面缺一不可。

随着桑洲农旅经济的不断发展,桑洲小吃也声名远扬,如今桑洲小吃技艺已经成为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季茂彩介绍,曾经家里在菜场经营卖菜,兼职做面,后来垂面渐渐有了市场,便全职做起了垂面,现在在镇上也是小有名气了,一年的垂面制作量大约有一千斤。

“最常见的烧法是煮起来吃,其实蒸好炒着吃也很美味呢。”季茂彩热情地介绍道。正说着,他将前几天制作好的垂面放进包装盒中,一份具有年代色彩又充满地方特色的传统面点就诞生了,这份舌尖上的家乡味,串起了一代又一代桑洲人的浓浓情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