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A04、A05:专题
2023年04月04日

母亲河,幸福河

□ 张欣如 房玥 李佳蔚

记者 徐千翕 郭淑娴  戎易 张可馨 戴雪燕 周洁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常州经开区以河长制为抓手,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前,已完成二贤河、黄家浜等24条幸福河湖建设。其中,宋剑湖、五一河、赛马河、黄桥港、革新河、镇北河、立新河被评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狄坂村、洪庄村、奚巷村、芳渚社区、金丰村等被评为市级幸福小微水体示范片区。

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托起幸福,常经开正全力写好水美文章,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人在水中走  新风扑面来

清晨,几只白鹭掠过五一河面,岸边樱花不时吹落,形成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和从前比大变样了,这里的风景不比城里的公园差!”横山桥镇五一村村民刘桂凤行走在河上的木栈道,走累了,就在凉亭里歇歇脚、赏赏花。

五一河,顾名思义,是五一人家门口的“母亲河”。河道全长6.59千米,属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水系,南起五一村,北至黄家浜,纵贯南北,水系发达。这些年,五一河从污泥淤积的黑臭河到景观河,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五好河道”、常州市幸福河湖管护样板。

2014年以来,五一村委投入2000多万元,对五一河进行全流域干河清淤,并建设生态驳岸、景观步道及生态湿地,共清淤土方6万立方米、新建驳岸2.1千米、设置护岸木桩6.3千米。

五一河上,700米长的木栈道略高于水面,呈九曲状,也被称作“九曲桥”。村委在九曲桥上精心设计了古诗名句、文明标语、家风家训,让“人在水中走”的同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去年,村委又在桥上视野最佳处新增了一处“打卡点”,方便村民拍照留念。

岸边,合欢、紫薇、海棠、碧桃、樱花等按季生长。产业公园煦园与法治公园和园、五一广场和秋白书苑五一初心馆坐落两岸。沿着河道,移步换景,韵味无穷。

2016年,五一村委投入230万元,翻建了五一排涝站,提升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也加强了区域水系连通。河水清澈、植物茂盛、鸟类栖息、鱼翔浅底,显现出河道整治后的生态效应。

2019年,五一村“五红一心”红色路线被列入党员教育“3211工程”第三批党员教育实境课堂。路线中的第二个点“一条河道记乡愁”,展现了五一河的绰约风姿。走在五一河畔,感受五一村在党建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地党员干部的一堂必修课。

一道河湾 一路乡韵

清风杉影、亲水云台、听雨墨轩、花溪叠谷……在横林镇黄桥港湿地公园,各色景观错落分布。“沿岸走上一圈,景色怡人,心情舒畅,身体倍儿棒!”早上8时,林南村村民周建玉把孙女送到学校后,在黄桥港林南段开始了晨练。

黄桥,在方言里意为到横林来的桥。黄桥港全长5.6千米,流经横林、洛阳两镇,北通大运河,南讫北阳湖,承载防洪除涝、灌排引水的重要功能。黄桥港历史悠久,是横林人心中的母亲河。

“看着它越变越漂亮,怎能不高兴!”老河绽新颜,村里的老人们感受最深。原本,黄桥港水体黑臭、岸坡坍塌,问题突出。2018年9月,镇、村两级投资约5000万元,开展河道清淤、调水活水和部分段石驳岸、步道建设等工作。新建7套农村分散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对70余家沿线企业进行污水接管,有效解决了河水脏臭问题。

这之后,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也提上日程。“绿化管护外,我们每年还会进行绿化补种。”黄桥港村级河长、林南村党总支书记周秉诚认为,需让母亲河留住乡韵乡愁。

于是,黄桥港林南段周边陆续有了1座湿地公园、12处景观节点。这里,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日夜晴雨有不同意趣。

河美、景好,人居环境也同步提升。去年初,林南村拆除岸边老旧农房,在原址新建安置房外,还留了空地用于打造临水农民公园。“等大家住进新房,出门就可以锻炼、休闲。岸边有花、有树,有熟悉的邻里乡亲,别提多美了!”村民谈兴国说。

活水北调 河清如许

春意款款,遥观镇宛沿河南段,碧波荡漾,风景独好。

早晨8时,宋剑湖家园居民周国兴漫步河边,感叹道:“家门口多了一个小公园,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美景。”

遥观镇农业水利服务中心主任傅裕告诉记者,宛沿河南段承担着“活水北调”的使命。“以前,宛沿河是一条断头浜。由于缺乏有效活水换水,河道水体长期富营养化。”

“清如许”需要“有源头”“活水来”,去年5月,宛沿河河道及沿河景观新建工程启动建设。工程新开河道0.82千米,宛沿河从中吴大道向南连通至宋剑湖,由原来的0.88千米延长至1.7千米。

“引活水‘解渴’的同时,还将实现京杭运河、宛沿河、宋剑湖、采菱港水系连通,健全全域河网水系。”傅裕介绍,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宛沿河河道水体滞留问题,还有效提升了全区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淙淙流水从跌水景观顺势而下,层层叠叠;景观黄石错落有致,与河岸草坪相得益彰;沿着健身步道走走停停,悠然自得;站在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一览无遗……宛沿河南段,一汪春水,青葱两岸。“岸边还种植了榉树、狼尾草等特色植物,并安装了景观小灯。”傅裕介绍,河道两岸绿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

河道周边,遥观中天实验幼儿园、云禾幼儿园、临津小学即将投用;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拔地而起;多个住宅小区规划出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下阶段,我们将推进生态停车场和健身器材建设,久久为功做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让宛沿河景观‘出圈’。”傅裕说。

长效管护 满意100%

“吴书记,河塘现在整治好了,周边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都看在眼里!”3月31日,丁堰街道芳渚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河长吴志亮开展例行巡河工作,居民们向他夸赞起社区的水环境。“两年的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没白干。”吴志亮说。

一直以来,社区河塘、沟渠等小微水体疏于管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盲点”和“难点”。为了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社区河长制工作必须向小微水体延伸。

于是,社区对未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村塘沟渠等水体进行全面摸排,将李家塘河塘、观墩村塘、观墩村北河塘3处小微水体列入整治名单。2021年起,社区陆续投入15万元,实施河塘清障清杂、护岸整坡、补植水生植物等工程。

目前,社区各小微水体已落实长效管护制度,由社区书记担任河长,河塘边立起河长公示牌,明确小微水体范围、数量、河长姓名、河长职责、管护目标等。“去年7月,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对3处小微水体水质进行检测。按照检测标准,多项指标均达到Ⅳ类水标准,符合小微水体的水质目标要求。”吴志亮透露,整治后,3处水体达到了小微水体“四无”目标,即水面岸坡无垃圾、沿线无污水直排、水体无黑臭、岸线无乱堆违建,呈现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四有”生态环境。

水清了,岸也得绿起来。眼下,3处小微水体周边,植被茂盛,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高低相间,错落有致。沿岸还设置了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健身步道、亲水平台和人行便桥等多种亲水设施,照明、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吴志亮透露,如今,居民对社区小微水体整治成果的满意度达100%。

多方共治 红色赓续

午后,镇北河镇级河长、潞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燕探着身体,查看镇北河排水口情况。“镇北河在防洪、治涝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坚持在保护中整治,坚决遏制可能破坏河道生态的任何行为。”孙燕说。

污水是否依规排放、河面是否有杂物、河岸绿化是否完好……自担任镇级河长以来,孙燕每天花30分钟,在这条1.25千米的河道旁走走看看。“通过‘河长云’手机App,及时反馈并处理河道问题,做好‘巡河日记’,让河道情况尽在掌握。”孙燕说。

镇北河南岸建有轨道交通产业园,园区不少企业职工自发化身“河小二”,进行河道清理、文明劝导、环境美化等。“镇北河边,四季皆有景。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条河,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今汇环境(江苏)有限公司员工王晓军透露,公司每月监测镇北河水质,其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

“镇北河与韩区河相通,当镇北河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我们需要开启韩区排涝一站及二站,减轻防洪压力,确保镇北河生态水位在3.6米。”潞城街道建设服务中心科员孙欣羽介绍,街道还将排涝与水环境等情况纳入“智慧水利”平台,该平台可实时监测镇北河节制闸运行、水位、流量、水质等情况。

除了秀美的景色,潞城街道还梳理整合镇北河沿线文化资源,打造出一条有文化、有情怀的幸福河湖。2019年,赵逸平烈士纪念馆在镇北河附近建成,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我们希望大家在沿河散步时,能到馆里看一看,了解赵逸平烈士的英勇事迹。”馆长赵振伟说。

善水育人,镇北河的水从赵逸平烈士纪念馆,流过轨道交通产业园,流向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昔日的红色文化流淌,见证了今日的蓬勃发展,托举起未来的璀璨希望。“街道始终将河道整治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全方位打造水系畅、水景美、水韵悠长的幸福河湖‘潞城样板’。”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姚贺说。

水清岸绿 枕河而“悦”

傍晚,横林镇红联村民委员会内热闹起来。紧邻河道的空地上,吃完晚饭的村民聚集过来,为在即将开场的广场舞中“秀”出风采作准备。一旁,不少村民沿着河道散起了步。

这条陪伴红联人成长、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河道,正是红联内河。该河道属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水系,南起红联村,向北流经红联排涝站至二贤河,全长1.5千米,为7级河道,用于区域排涝和引水灌溉。

“小时候,河水清得能游泳。”村党总支副书记查栋云介绍,由于周边企业用水、村民生活污水全部直排入河,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条红联人的“母亲河”变得浑浊,成了“黑臭河”,河水质急剧下降。住在河道边,村民朱名虎感受真切,“河水脏,还发臭。”

2019年7月,红联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提上日程。红联村委投入200万元实施治理工作,治理内容包含边庄生活污水接管、河道综合整治、河道清淤、岸坡改造等。

历经3年,红联内河的样貌终于恢复如初,岸坡见绿,美景重现。“现在,河里多了不少鱼,个头都不小,岸边钓鱼的人渐渐多起来了。”眼见水清了,岸绿了,朱名虎一家对家门口的生态环境满意得不得了。

此外,红联公园依水而建,相邻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开放。红联内河旁,常能见到在此活动的村民。“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身体,太惬意了。”村民陈章华每天都来红联公园“打卡”,在河边散步游玩。

去年11月,红联内河被评为“幸福河湖”。为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如今,红联村每年将投入65万元,聘请专业队伍对河道进行长效管护,让河道美得长久。“为了咱们村的‘母亲河’,值!”查栋云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