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人水和谐 绿色发展
——芜湖县开展“三水”共治工作纪实

上善若水。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芜湖县,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新世纪以来,芜湖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速度突飞猛进,拥有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卫生县城系列荣誉称号。改革开放带来沧桑巨变,漫步芜湖县,处处绿树婆娑,鲜花盛开,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你不得不赞赏,芜湖县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依然青山绿水间。

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芜湖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难免也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侵害,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面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垃圾乱堆乱放、随意焚烧也给城乡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养殖户随心所欲投放饵料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人口聚集区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危害逐渐显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面对严峻的形势,芜湖县委、县政府非常清楚: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失去环境的支撑,任何发展都难以为继。任何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都是鼠目寸光,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他们立足县情,高瞻远瞩地提出开展“三水”共治保护水生态的号召,并将其列为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集全县之力做好这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

红杨镇万村小区当家塘

花桥镇江枫生态园

 

1、领导重视  积极推进

2016年初,在县人大、政协会议上,有代表委员提出《以河长制为抓手,治理保护水生态工程》的建议,发出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对全县河水、塘水、污水科学治理和保护的呼吁,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随后,县委将其列入芜湖县“十大工程”之一,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总要求,强力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任政委和指挥长,河湖水生态治理保护工程由县政协主席担任组长,5位县级领导担任成员,各镇各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明确提出水环境治理要达到:水岸整洁、水面清洁、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明显改善的治理保护总目标,出台了《芜湖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芜湖县“三水”共治保护水生态工程实施方案》《芜湖县河道蓝线管理暂行办法》《芜湖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芜湖县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015-2030年)》《芜湖县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有力地推进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治理后的陶辛胡湾村当家塘

 

3、五项工程  齐头并进

推行水生态治理保护确定的“五项重点工程”建设,分别由县环保局、农委、水务局、城市管理局、规划建设委等单位牵头负责实施。

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监管和整改力度,控制或减少污水排放。

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实施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与技术普及行动,全县化肥施用量减少5-10%。加大地膜、农药瓶(袋)等废弃物回收利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

推进清淤护岸活水工程。每年实施100条重点骨干渠道清淤整治保洁维护工程,提高水系通畅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每年实施20公里河道生物修复生态护坡等工程。落实河湖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岸线登记、管理和养护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按照“以活水带动死水,以大水带动小水,以清水带动污水”的思路,一批提引水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改造中小灌区4.6万亩、塘坝扩挖390口、整治河沟113公里、改造灌区末级渠系2万亩。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以城管部门统筹指导,交通、水利、农委等多部门配合的集河道、公路、集镇、农村“四位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水岸同治、一体运作,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置模式,解决农村河道水面、公路路面、集镇街区、农村废弃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膜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水生态环境治理纳入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由县文明办委托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对各镇水面保洁及水域沿线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同步考核,2016年,经测算垃圾清扫量增加了27%。

推进居民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对东湖、南湖等重点水体,制定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结合美丽乡村、“三线三边”等活动,加强对集镇、城乡结合部、中心村等人口集聚区的环境管理,加快实施乡村改水、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面和处理能力。

不断拓展治水工作思路,探索创新治水工作方法。湾沚镇、红杨镇、花桥镇在“三水”共治工作中,推行“河长”保证金制度,镇村干部向镇财政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与其分管、分工、联系的沟渠湖塘治理保护工作挂钩。陶辛镇以陶辛圩沙墩村为突破口,引进安徽水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生态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用提水灌溉促进水系循环方法,通过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水环境。花桥镇、六郎镇在镇域范围内,对高密度富养养殖水面,采取收回水面发包权,附加条件限制养殖户过度养殖,推广水产绿色养殖模式,减少对水体造成的富营养危害。2016年,六郎镇重点打造政和大港、上居河、八十磨滩、郎桥公园、沙陈河以及咸保片全面推进,群众已经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初具规模的东湖公园、城关截洪沟、阳光半岛湿地,县委、县政府目标转向青弋江沿线,以青弋江干流治理为契机,总投资达10亿元的青弋江滨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已经全面动工。南湖湿地“三线”保护,又成了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要经济发展,更要环境美化;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水生态保护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陶辛水韵、东湖公园、后沙、官巷、珩琅,已经成为点缀美丽芜湖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湾沚镇山塘扩挖施工现场

花桥镇沟渠清淤施工现场

六郎镇沙陈河砌护施工现场

红杨镇扩挖田间沟渠

 

结束语

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主要任务。“三水”共治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建设、管护相结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来,我们将通过开展“三水”共治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协调发展新城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打造属于芜湖县的碧水蓝天。

六郎镇秸秆还田

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在抽取处理后的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