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文化传承油更香
——访六郎镇益然香木榨产业园

益然香木榨产业园坐落于灵秀的水乡六郎,园内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独具徽派特色的白壁黑瓦,牌坊上鎏金的“益然香”在晨曦中熠熠生辉。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产业化木榨油生产和体系化保护演示基地,专事于中华非遗木榨技艺的整理、保护、演示和纯手工木榨油的研发和生产销售。

不同于一般产业园满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机器的嘈杂轰鸣,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益然香木榨产业园自有它的独到之处。走进产业园,迎面而来的是青砖铺陈、苔藓蔓生,道路两侧相对耸立着参天巨树,满目苍翠的绿色让人身心为之一轻,花圃里绽放的野花盛不住浓浓的春意。在这里,文化、生态和产业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行走在产业园里,仿佛逆着时光的脚步,由近及远的观看了一段木榨工艺的传承过程。

极具古典气息的圆形拱门将产业园的前段划分成了错落有致的几部分。左手边的院子里有着益然香产业园专门建设的实验室,早上9点多,已经可以隔着玻璃看到技术人员开始工作,他们将对油品的质量、营养等方面进行检测,确保生产出的油品健康、安全。据了解,益然香联合江南大学,在本地建成了江南大学木榨油产研基地和江南大学博士生实习基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验证了原生态工艺生产高端品木榨油的可行性。2016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选集刊登的《中国主产地区木榨菜籽油的品质分析》论文正是他们研究成果的展现,也为传统木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营造文化氛围当然少不了文化馆,实验室出来右转便是“益然香”展示馆。益然香木榨产业园改造建设了具有徽派风格的非遗木榨演示坊、非遗木榨文化馆、中国农耕器具馆、游客中心等,收集、整理和修复了来自全国六省市民间的古旧木榨34台套,以及地域不同的古旧农耕器具200余件。温暖的橘色灯光下,展示馆内巨幅手工木雕画、色泽深郁的巨大木榨实体,或摆或挂的木榨制油器具,众多的图文资料和琳琅满目的各款油品,无一不在诉说着木榨产业千年来的沧海桑田变换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行走在文化馆中,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中国木榨文化的发展。

出了文化馆,绕过白墙假山,再往里走便到了木榨制油车间。设计古朴的车间仿佛将多年前木榨场景鲜活地还原在游客眼前——宽数丈、长数十米的木制车间里点缀着朱红色宫灯,共10余台体量巨大的木榨分两行陈列其中,身着深褐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摇动着悬挂的铁杵,有节奏地撞击大小不一的木楔。伴随着木质碰撞发出的沉闷响声,排列整齐的油籽饼通过挤压收缩,逐渐析出金黄透亮的油汁,滴落汇集到木榨底座下的容器里,浓烈的香气萦绕在整个车间里。一名木榨工人一边工作,一边热情地告诉记者,现场看到的只是木槌冲压这一工序,油饼的制作还要经历风车除杂、炒锅煸香、上槽碾末、包饼进榨等多道工序,眼前冲压产出的油脂也要经过自然积淀、纯物理性能净化及无菌灌装才能真正进入销售环节。大量的人工操作减少了产品的过度现代化加工,完整地保存了油籽本身的营养元素。随行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不久前,芜湖益然香木榨食用油有限公司应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联盟博览会暨北京-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邀请,出席“中国国际高端食用油产业发展论坛”大会,所生产的菜籽油、芝麻油荣获了金奖,极大地肯定了公司的发展成果。2016年,会同江南大学制定的“中国木榨油生产及质量控制规程”更填补了行业空白,获得了行业权威的一致认同

都说民以食为天,油脂作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拥有着特殊的魅力。益然香木榨产业园在生产中独辟蹊径,产业制造、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合为一体,在传承中发展,赋予了木榨这一古旧的行业新的生命力。下一步,公司还将更加系统的收集整理木榨相关文化资料,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系统的传承和弘扬木榨这一中华非遗技艺,继续扩大园区面积,以实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园区风光为目标,推进独具江南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时光的酝酿中,益然香这一充斥着古色的产业品牌正缓缓散发出悠远的油香。

胡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