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采访战斗英雄 听好八连报告 我们收获正能量
靖江篇

    8月20日,靖江市《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活动人气爆棚,除了现有的一百名小记者,还有二三十位小同学慕名而来。当天,有近一百五十位同学和老师参加了此次“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优良传统,寻访创业榜样,激发‘三爱’热情”报告会。

靖江市城北小学小记者 厉安驰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 学习路上的好榜样

    8月20日,靖江市100多名小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杨副指导员为我们讲述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们艰苦奋斗事迹和优秀传统。
    杨副指导员说:“新兵一踏入八连门槛,连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大家观看连史馆,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艰苦奋斗歌》,读的第一首诗就是《八连颂》,《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好八连’战士的真实写照,也是新兵看的第一部电影。”
  “好八连”的战士们也十分勤俭节约。“一件衣服穿九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是衣服破了补一补,鞋子坏了修一修。再看看我自己,衣服只要有一点点小洞或不合身,就不穿了,再买新的。从此以后,我要学习“好八连”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做一个“小皇帝”了。
  杨副指导员还给我们举了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两名战士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童,就担负起了照顾他的重担。要想照顾好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不能动,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战士们来做。特别是洗澡,需要4个战士齐心协力来完成。但他们并没有叫苦叫累,而是坚持照顾了他38年。
  听了杨指导员的报告,我学到了坚持,学到了勤俭节约,学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这并不是纸上谈兵,我一定会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学习里。

靖江市城北小学小记者 戴希睿

“好八连”的传统不能忘

    靖江《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活动开始了!8月20日,我们小记者一起听了好八连的故事,采访了好八连现退役战士。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小记者活动了。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是毛主席为八连写的《八连颂》,这就是好八连的精神。
  今天,在会场的好八连战士共有八位,如今都已退伍。我采访了其中一位老战士:“爷爷,您好。请问您觉得你们八连的精神对现在的人还适用吗?”“当然适用,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好了,可能大多数年轻人不需要再像好八连刚进上海时,像我们的老一辈和我们这一代人那样去精打细算,过艰苦的生活,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要的是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根本不能忘,两个务必的传统不能丢,勤俭持家的家风不能少。”
  是啊,我们要学习好八连“艰苦奋斗,永不言败”和“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精神,早日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靖江市城北小学小记者 丁一宸

“好八连”精神代代相传

    8月20日上午,靖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小记者聆听了一场有关“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报告会。好八连副指导员杨天叔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用一个个催人泪下的事迹,一张张真实照片,一个个真实的写照,把好八连战士平时的训练、工作和生活场景一一呈现了出来,我们如临其境,被战士的精神所感动。
    在我们的家乡,也有好八连的退伍战士,他们也来到了现场。互动时间,我采访了一位好八连的退伍战士。他的一番讲述,让我对好八连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说:“我们当时连队有句话:在八连荣誉共创,离八连红旗同扛。这是我们的承诺,在八连我勤俭节约,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还说:“在连队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我们八连没有一个人在高强度训练中叫累,没有一个人因为生活条件差而叫苦,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骄傲,成为祖国的栋梁!”
    八连战士的艰苦朴素的精神和至高无上的高尚品质,让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强……

靖江市外国语学校小记者 盛渠成

这个连队叫八连

    和其他连队没两样,却刚刚建队16年就被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和其他队伍没有什么不同,可刚进驻上海,“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个称号已经妇孺皆知。这个连队,叫八连。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个传奇连队?是艰苦朴素的精神!当年,在繁华的大上海,灯红酒绿,可八连战士却穿粗布衣,脚着草鞋。他们坚持“头发长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烂了自己补,营具坏了自己修”,这在当时奢靡成风的上海,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是什么,让这个连队清正廉洁?是“拒腐蚀,永不沾”的品质!虽然战士们很节约,但却不是守财奴,他们一直捐助希望工程,少至几十,多至上千,几乎花光自己的积蓄,只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子们。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我也要以八连为榜样,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铺张浪费,让中国梦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