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传承老书记精神 追梦新时代华西

题图为同学们朗诵诗歌祭奠吴老书记逝世5周年。

 

右图为华西学子参观吴老书记故居。

本报记者 宁 靖 郭 瑞  通讯员 杨荣国 黄志才 蔡勤娟

 

坐落于江阴市华士镇西面的华西村,素有“天下第一村”美誉。“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诸多荣誉称号的背后,凝聚着华西传奇的缔造者吴仁宝老书记毕生的心血。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纪腾飞……半个多世纪以来,吴老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了道路宽广、别墅林立的“全国首富村”。

“鼓了钱袋子,不忘小孩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吴老书记对教育十分关注。在他的号召下,村内投资建设的华西实验学校拔地而起,六个烫金大字的校名由他亲自题写。今天,在这里,同学们聆听老书记事迹,学习老书记精神,尽管吴老书记已于2013年逝世,但他的精神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西学子。

2018年12月18日,在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吴仁宝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1. 不忘初心,村民装心中

华西实验学校八(6)班的赵卓然从小就常听爸爸讲吴老书记的故事,在他心目中,“老书记是个无私的人,心里想的都是人民。”

华西村1961年建村时,集体累积资金1764元,人口667人,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是不折不扣的贫困村。时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决心改变这一切: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吴老书记带着群众建电站、修水渠,把造村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短短几年,就把华西村这个当地最小最穷的村落建设成为当时江阴县的样板村。“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怀着这份使命感,吴老书记又大胆尝试“以工补农”,冒着被扣上“资本主义尾巴”罪名的风险,“偷办”为农服务的小五金厂。正是这一决策,使华西拥有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并从此逐步走上工业兴村的道路。

如今的华西村村民,早已搬进富丽堂皇的欧式别墅,而吴仁宝故居却是一幢上世纪70年代盖的平房,屋内陈设简洁、朴素,直到2013年3月18日病逝,吴老书记一直居住于此。他曾说:“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幼年家境贫困的经历使吴老书记始终心系村民幸福,却对自己订下严格的“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如今华西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深切缅怀身居陋室、富民为先的吴老书记,咀嚼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养分,已读中学的赵卓然感触很深:“我们要珍惜华西发展的成果,向吴老书记学习,多为他人着想。”

凝心聚力,造福更多人

在华西之路展览馆,一张张历史照片诉说着华西村50余年的沧桑巨变,其中每每可见吴老书记身影。在一张颇具沧桑感的黑白照片上,年轻的吴老书记肩扛锄头,挽着裤腿,与群众一道劳作归来。“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这16字的华西精神,引领“老”华西人实现从穷到富的转变,也勉励着越来越多“新”华西人成长和奋斗。

从华西村的地标性建筑物——74层的龙希国际大酒店顶层俯瞰,一排排标志性的红顶别墅井然有序,更多近十年来新建的别墅群环绕在它们周围,或星星点点,或带状分布,一直延伸至山的另一面。“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三不忘”常被吴老书记挂在口边。自2001年6月起,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方式,陆续将周边20个村并入华西,“小华西”变成了如今的“大华西”。

大华西集结了周边县乡乃至更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各家各户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乡音各异,但共同不变的是强大的凝聚力和建设“新华西”的决心。八(1)班的王仁果就是这样一名“外乡人”,老家远在贵州的他,早已和华西的小伙伴打成一片。遇到同学之间闹了矛盾,他常常会耐心调解,俨然是华西的“小主人”,“这里就是我的家,遇到困难,我就想想老书记会怎么做。团结合作,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华西!”

立志担当,致敬老书记

“您最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心里牵挂着的是/小华西走向大华西的共同富裕/您和老一辈华西创业人的艰辛/让曾经彷徨、无助、胆怯的我/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忘初心的坚守……”

2018年3月18日,是吴仁宝老书记逝世五周年。在校德育处组织下,华西实验学校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主题班会、手抄报、校园广播、情景剧……在大型诗歌朗诵会上,这段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寄托了同学们对老书记的无限哀思,悲伤过后,更多的是华西少年的思考与感悟。

“在老书记心里,只有工作,没有休息;只有村民,没有自己;只有集体,没有个人。他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为民着想,这种高尚的情操令人肃然起敬。”在学习吴仁宝精神活动中,八(8)班的朱梓熙有感而发,同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萦绕在他心头:“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幸福,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好。”朱梓熙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学老师,“老师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领会,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将吴老书记的精神更好、更广泛地传递下去、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