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走出校园开眼界
做新时代小记者

1:爱上非遗 哼唱淮剧

我们来到射阳县淮剧团,开始“小小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寻访的第二站——寻访家乡淮剧。

当我们站在淮剧团门口时,一座颇具古典风范的建筑映入眼帘。听淮剧团团长翟学凡介绍,因为这所建筑古色古香,所以也作为“非遗”特意保留了下来。

其实,我对盐城的淮剧不但听不懂,也不是很了解,我只知道爷爷奶奶那辈的人最喜欢听家乡的淮剧。

剧团为我们准备了《将军泪》《难咽的苦果》《金杯·白刃》《良心》等获奖剧目的片断。精彩的表演、扎实的基本功,现场掌声不断。

谈起剧团,剧团团长翟学凡如数家珍:“剧团里因为涌现了李栋林、陈山、丁晓东等一批中青年演员而引人注目,现在剧团里青少年演员超过三分之一,像于力菁、严政、倪悦等,这批后起之秀是剧团的希望、剧团的未来,他们年龄大多在二十岁左右,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别看他们年龄小,但名气在省内外却很大噢。”谈到剧团获得的荣誉,翟团长更是滔滔不绝:“今天你们听到的现代淮剧《难咽的苦果》先后荣获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七个一等奖、省戏剧紫金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淮剧艺术片向全国播放。我们团的当家演员李栋林师从淮剧名家马秀英,其扮相秀美、唱表俱佳,曾先后荣获省第二、三、四、五届淮剧节优秀主演奖……”

这次采访,让我深深地了解了家乡淮剧文化,也爱上了家乡的淮剧。“赈灾告急,边报稠比雪片……”采访结束,无意中,我这个对淮剧一窍不通的人,竟哼唱出了两句《金杯·白刃》的唱段。

射阳县解放路小学五(10)班 刘子涵

(小记者证编号 J171498)

指导老师 张才祝

2:古色古香西津渡

清澈的水,唐宋的街,现代的人……这就是镇江古街西津渡。迎着和风,小记者们徜徉西津渡古街,探寻着“一眼看千年”的悠悠古韵。

一走进这条街,我就被古色古香的风情吸引了:那弯弯曲曲的石板路,那瓦片上带着青苔的房屋,那穿着一身古装的现代人……啊!我似乎穿越到了唐宋时代。

忽见一位大伯飞转着手中的方巾,嘴里还吆喝着:“咱家的锅盖面天下一绝,今日不尝,后悔一生!”那位大伯站在“李嫂锅盖面”招牌前吆喝着,转方巾的功夫丝毫不比冯骥才笔下“刷子李”刷墙的功夫逊色。哈哈!那方巾转得呼呼作响,佩服佩服!我们忍不住啧啧赞叹,别说,这一招倒真的吸引了不少食客呢。

“快看,昭关石塔!”不知哪个小伙伴叫道。我循声望去,眼前路中央是一座不算高却透着庄严的石塔。塔座上的介绍说:昭关石塔是我国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石塔,它是元代建造的,高约5米,全身用青石分段雕成。我们都与这塔合了张影,要把一份平安的祈愿带回家!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岔口,一条青石小路径直而下,我缓缓走去想看个究竟,哇!前方是一潭水,其间喷泉飞溅,鱼儿们争先恐后地向前游着。那金鱼,那瀑布,那坡下繁华的街道,构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六(8)班 张傅睿

(小记者证编号 J174617)

指导老师 周晓霞

3:走近机器人 放飞科学梦

清华大学—连云港赣榆机器人·教育暨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在赣榆区举办,我们《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在辅导员黄老师的带领下,早早来到了会场。

一进大厅,我们就被迎面而来的机器人所吸引,好萌哦!眼尖的我一下子就发现它身上有“小宝”两个字。嘻嘻,它的名字一定是小宝喽。黄老师对小宝也非常感兴趣,问道:“小宝小宝,请问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呀?”“我们机器人不分男女。”它认真地回答,引起大家一阵笑。这时,一位小记者说:“Hi!”小宝似乎听不懂,诚实地说:“我的学问有限,很对不起,我没学过英语。”大家的笑声更响亮了,可是小宝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真可爱。

正在我们和小宝玩得不亦乐乎时,三位叔叔和一位阿姨走了过来,他们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专家。

我瞄准一位戴眼镜的叔叔,立马冲了上去,迫不及待地问道:“叔叔,请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机器人?”叔叔扶了扶眼镜,说:“机器人不仅在生活中作用很多,在各项工作中同样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说,挖煤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如果用机器人来挖煤的话,就可以降低挖煤工人的危险了。”“叔叔,请问矿工机器人现在多不多?”“目前,我国的矿工机器人的数量比起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个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还需要你们小记者好好学习,让我们国家的科技领先于全世界。”

我们提了很多问题,专家一一作出解答。采访结束,那句“比起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你们好好学习”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连云港市赣榆经济开发区小学五(1)班

仲思铭(小记者证编号 J185547)

指导老师 黄继娟